欢迎来到图者知识网!

春联的故事(共10篇)

推荐 时间:2023-05-26

【www.tuzhexing.com--推荐】

篇一:春联的故事

春联的故事

“春联”一词的出现,则是在明代初年.当年明太祖朱元璋当上皇帝之后,喜欢排场热闹,也喜欢大户人家每到除夕贴的桃符,就想推广一下.在一年的除夕前他颁布御旨,要求金陵的家家户户都要用红纸写成的春联贴在门框上,来迎接新春.大年初一的早晨,朱元璋微服巡视,挨家挨户察看春联.每当见到写得好的春联,他就非常高兴,赞不绝口.在巡视时见到一家没有贴春联,朱元璋很是生气,就询问什么原因,侍从回答说:这是一家从事杀猪和劁猪营生的师傅,过年特别忙,还没有来得及请人书写.朱元璋就命人拿来笔墨纸砚,为这家书写了一副春联:“双手劈开生死路 ,一刀割断是非根.”写完后就继续巡视.过了一段时间,朱元璋巡视完毕返回宫廷时,又路过这里,见到这个屠户家还没有贴上他写的春联,就问是怎么回事?这家主人很恭敬地回答道:“这副春联是皇上亲自书写的,我们高悬在中堂,要每天焚香供奉.”朱元璋听了非常高兴,就命令侍从赏给这家三十两银子.由此可见,“春联”的得名和推广,是朱元璋采取行政命令的办法,颁布御旨才得以在家家户户推广开来的.

篇二:春联的故事

春联故事
短就好春联的故事

1传说东海里有座风景秀丽的度朔山,又名桃都山.山上有一棵蟠曲三千里的大桃树,树顶有一只金鸡,日出报晓.这棵桃树的东北一端,有一概拱形的枝干,树梢一直弯下来,挨到地面,就像一扇天然的大门.朔山住着各种妖魔鬼怪,要出门就得经过这扇鬼门.天帝怕鬼怪下山到人间作祟,派了两个神将去把守,一个叫神荼,一个叫郁垒.这两个神的名字有特别的念法,神荼要念“伸舒”,郁垒要念“郁律”.两员神将专门监察鬼怪的行为.发现哪个鬼怪为非作歹,便用草绳捆起来送去喂老虎.此后,从这个故事中引申出了鬼怪桃木之说.于是,那时候,人们每逢过年,便用两块桃木刻上神荼、郁垒的像或写上他俩的名字,挂在门的两边,叫做桃符,以示驱灾压邪.
这应该短了吧,已经很短了

篇三:春联的故事

春联的历史故事

  春联的由来及传说
  神话里的桃树
  在东海的度朔山上,有一棵弯弯曲曲延伸了三千里远的大桃树,还有万鬼出入的鬼门.
  大桃树的枝杈一直伸向东北方的鬼门,山洞里的鬼神都从这里进出.专司审查恶鬼的神,神荼和郁垒常在这棵 桃树下审查、监视这些鬼,看到有恶鬼害人,便用草绳将鬼五花大绑,丢到山里喂老虎.
  有了这个传说,再加上古人迷信桃木是五木之精的仙木,气味辛烈,可以压制邪气,收伏百鬼,于是每逢新年 ,为了有个平安的开始,人们就拿两个桃木板挂在门旁避邪.后来,人们又在桃木板上,画上神荼、郁垒的图像 或写上他们的名字,挂在大门两侧,这些都叫做“桃符”.
  春联就是源自于桃符.后来,桃符的内容慢慢被两句对偶的吉祥诗句代替,出现了称之为对联的形式,当时约 在南北朝时代.而春联产生的原因,与南北朝骈体文的兴起和唐朝律诗的发展不无关连.渐渐的,桃木板也就被纸代替了.
  最早的春联
  五代时,后蜀国君孟昶于公元964年除夕,命令学士辛演逊题桃符于寝门,但他并不满意,于是自己题了一联:“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这就是最早的春联的由来.
  宋朝王安石在《元日》这首诗中写着:“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可见当时写春联贺春,已经是一种流行了.
  爱写春联的皇帝
  某年元旦,明太祖传旨,下令全京城的人们都得在门口张贴春联,而且隔天一大早,皇帝还亲自出巡,一家一 家观赏.忽然,皇帝看见有一户人家门口没贴春联,一问之下,原来这户以阉猪为业,没念什么书,还来不及请人撰写春联.于是皇帝在当天心情大好之下,就写了一联赐给这户人家:“双手擘开生死路,一刀割断是非根. ”一时传为佳话.
  朱元璋把“题桃符”变成“张贴春联”的习俗,一夜之间由宫廷推广到普通百姓之家.
  春联大流行
  清朝末期,社会上出现了专门为人家写春联的艺人和出售春联的“对摊”.春联确实成了中国人过年生活习俗 的一部分;而且吃完年夜饭,贴上了门神和春联之后,要关上大门,到初一早上再打开大门“迎财神”.这种和春联有关的禁忌习俗,不但添加了一些神秘,也更丰富了年节的喜庆色彩.

篇四:春联的故事

有关名人与对联的故事
故事,一定要是故事!

陆游书巢里的一幅对联
陆游,字务观,号放翁,南宋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他是我国历史上一位杰出的爱国诗人,也是0淹贯古今的著名学者.
陆游一生酷爱读书,经常读得废寝忘食,即使到了多病的晚年,仍然“读书有味身忘老”,还象年轻时那样发愤读书.他把自己的住房取名为“书巢”,还写了一幅对联:
万卷古今消永日,
一窗昏晓送流年.

篇五:春联的故事

春联的故事(传说)100字一下,
顺便把格式也说一下吧,也是100字一下,好人,一生平安.【春联的故事】

巧写春联“讨”来年货
明朝时候,福州有个叫徐英的屠夫,因排行第五,人们都称呼他为徐五.他家一贫如洗,四壁悬空,凄冷之清,难于言状.但他很有文才,深得乡里称赞.
一年除夕,家里无米过年,他面对穷困生活,徐英发出了感慨,写出一副绝妙对联,一大早就贴到房门上.那对联是: 鼠因粮尽潜踪去; 犬为家贫放胆眠.
对联一经贴出,众人议论纷纷,同情的人们将家里准备过年的食物拿出一些送给徐英.这一年,徐英过了一个好年.

篇六:春联的故事

收集三则对联故事【春联的故事】

 一
  1913年,梁启超自日本回国,去老友夏曾佑家拜访.夏曾佑字穗卿,是近代著名学者,对经学、佛学有精深的研究,对乾嘉考据学和诗文也有相当的素养.夏的书桌上堆着厚厚一沓线装书,梁启超信手翻开一看,是《春秋左氏传》.他脑子一动,对老朋友说:“我想出一条上联,你来对出下联,好吗?”说罢,朗声吟道:“冬蛰庵中,夏穗卿研究春秋传.”
  夏曾佑想了好一会儿说:“我对不出来,还是你来对下联吧!”梁启超答道:“我看你书桌上摆着部《春秋左传》才想出来的上联,下联我一时也想不出来!”两人一笑而罢.
  此后,夏曾佑曾以此上联向朋友征求下联,竟无一人对得出.
  一晃过了近40年.
  1951年冬,郭沫若先生邀请文艺界的老友在寓所相聚小酌,客人中有周扬、夏衍、楚图南、黄炎培、沈钧儒等人.一会儿,夫人于立群出来问郭老:“还有哪几位没有来?快到5点钟了.”郭老尚未答言,几位朋友就推门而入,原来是南汉宸、张瑞芳等4位.为什么来晚了呢?南汉宸解释说:“田老大(田汉)拉我们几个去东华门外看梅兰芳彩排《红娘》,果然是精妙绝伦.”坐在一旁的黄炎培突然一跃而起,大声说道:“我得之矣!”遂高声朗诵道:“东华门外,南汉宸欣赏北西厢.”
  郭老叹道:“此联浑然天成,真是天造地设,无意中得以巧合.梁启超先生如能知晓,一定分外高兴.”
  二
  清代,冀宁道(今山西太原一带)有位官员叫孙英,手下有两个幕僚,一个姓车,一个姓乔.这两人是同乡,年底时相约同乘一辆骡车回家过年.孙英与官府的同事一起相送至车前,孙英突然灵机一动,起了童心,吟出一联:
  车乔二幕友,各乘半轿而行.
  此句道出车、乔二人同乘一轿回乡的情景,车、乔二姓合起来刚好是个“轿”字.在场之人无不点头称赞,可惜没有一个能对出下联.
  两天后,孙英有一个远道而来朋友来家拜望.他设宴并请了一些幕僚作陪.酒过数巡,幕僚中有人将此联吟出请这位朋友续对.朋友说:“此句讲的是实人实事,见景有感而发,称得上是绝妙之句,对句也不可勉强凑合,多给我一些时间,也许能够对出.”
  一晃半年过去了,那位朋友又来探望孙英,席间他对大家说,已经为半年前那句联语对出下句:
  卢(卢)马(马)两书生,共引一驴(驴)而走.
  吟罢,他又补充道:“出句为实人实事,对句也是实人实事.请各位于4天之后的辰巳时分,在城南门等着,到时可以验证.”4天后的辰巳时分,果然看见一头驴驮着墨卷慢慢向城里走来,后有还有两人随行.众人拥上去询问,得知两位书生姓卢、马,以驴载新科墨卷,前往会城出售.众人相视大笑.孙英对大家说:“人们常说巧联需巧对,果不其然.由此看来,世上流传的奇联怪对,有一些尽管短时间不能对上,那只是与之相偕之事还没有被人发现,只要等到一定时间,肯定有人能对出佳联.”
  三
  清朝时,献县淮镇有一位老秀才吴恩瀛,讲述了当时对联大师纪晓岚的一则趣事.
  乾隆年间,经学大师戴震中举之后,宦途坎坷,几次会试均名落孙山,心中甚感苦恼.纪晓岚听说后,甚是同情,有心帮扶老朋友一把.他亲自去戴家聘其为自己的家庭教师.戴震大受感动,欣然前往.在纪家,二人朝夕相处,谈古论今,切磋书艺,吟诗联句,思想上、学艺上都得到了极大的提高.
  光阴荏苒,春去夏来,炎炎闷热之时,纪晓岚亲自给戴震送来了两个圆硕的大西瓜.二人吃瓜消暑,对句为戏.纪晓岚把手中的瓜籽顺手往桌上一放,吟出上句:“吃西瓜,籽往东放.”
  吃瓜前戴震正在读《左氏春秋》,吃瓜时他便把书放在案头,听纪晓岚说完上句,他指着桌案上的书应声吟道:“看《左传》,书朝右翻.”
  古时之书皆为竖行,读书时都是自左往右翻动.上下联句中皆含有两个方位词,可谓天作之合

篇七:春联的故事

语文题目
1.春联的来历(不要太多,40字以下!).
2.讲一个名人与春联的故事(不要太多,40字以下!).

春联的来历
春联——是从两千多年前战国时期的“桃梗”演变而来的.《淮南子》上说,桃符(即桃梗)是桃木刻成的.上面刻着灭降福的咒语,一年一换.
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建都金陵后,曾在除夕时下旨:“公卿士庶之家,须写春联一副,以缀新年”.以后,春联得以推广,沿袭至今过年时,各家各户都要贴春联.
名人与春联的故事

一日,寇准与友同游,乘兴出对曰:水底月为天上月.从无以相对.杨大年
刚好赶到,答道;眼中人是面前人.众皆喝彩.

刘贡父善属对.王安石出对试之:三代夏商周.刘对道:四诗风雅颂.王
安石夸其对句:真乃天造地设.

【春联的故事】

篇八:春联的故事

哪些有趣的对联故事

【万里长江作浴盆】
解缙九岁时,父亲带他到长江里游泳时,将衣服挂在老树上.父亲出上联:
千年老树当衣架;
解缙马上对道:
万里长江作浴盆.
气魄之大,很难想象是出自一个9岁孩童之口.
【林则徐应考】
清代爱国英雄林则徐,幼年时参加科考,他父亲怕他远行疲劳,便让他骑在自己的肩上,鸵着他走到考场.
主考官看他是个未成年的孩子,便有意艮他开个玩笑,说要他对上一句上联,方准入场,宁即景出上联说:
以父作马;
林则徐的父亲一听,立刻羞得面红耳赤,觉得受到了莫大的羞辱.但林则徐眼珠一转,立刻对出下联:
望子成龙.
主考官听了,觉得不仅为其父亲解了嘲,而且吧原来的贬抑戏弄化为褒扬赞美,于是很高兴地放他进了考场.

篇九:春联的故事

求门神与春联的故事

贴春联和门神
据说贴春联的习俗,大约始于一千多年前的后蜀时期,这是有史为证的.此外根据《玉烛宝典》,《燕京岁时记》等著作记载,春联的原始形式就是人们所说的“桃符”.
在中国古代神话中,相传有一个鬼域的世界,当中有座山,山上有一棵覆盖三千里的大桃树,树梢上有一只金鸡.每当清晨金鸡长鸣的时候,夜晚出去游荡的鬼魂必赶回鬼域.鬼域的大门坐落在桃树的东北,门边站着两个神人,名叫神荼、郁垒.如果鬼魂在夜间干了伤天害理的事情,神荼、郁垒就会立即发现并将它捉住,用芒苇做的绳子把它捆起来,送去喂虎.因而天下的鬼都畏惧神荼、郁垒.于是民间就用桃木刻成他们的模样,放在自家门口,以避邪防害.后来,人们干脆在桃木板上刻上神荼、郁垒的名字,认为这样做同样可以镇邪去恶.这种桃木板后来就被叫做“桃符”.
到了宋代,人们便开始在桃木板上写对联,一则不失桃木镇邪的意义,二则表达自己美好心愿,三则装饰门户,以求美观.又在象征喜气吉祥的红纸上写对联,新春之际贴在门窗两边,用以表达人们祈求来年福运的美好心愿.
为了祈求一家的福寿康宁,一些地方的人们还保留着贴门神的习惯.据说,大门上贴上两位门神,一切妖魔鬼怪都会望而生畏.在民间,门神是正气和武力的象征.由于我国民居的大门,通常都是两扇对开,所以门神总是成双成对.
唐朝以后,除了以往的神荼、郁垒二将以外,人们又把秦叔宝和尉迟恭两位唐代武将当作门神.相传,唐太宗生病,听见门外鬼魅呼号,彻夜不得安宁.于是他让这两位将军手持武器立于门旁镇守,第二天夜里就再也没有鬼魅搔扰了.其后,唐太宗让人把这两位将军的形象画下来贴在门上,这一习俗开始在民间广为流传.

篇十:春联的故事

有哪些对联故事,把其中的对联写出来,语言精炼点儿,急用啊

  1、针锋相对
  苏东坡被贬黄州后,一居数年.一天傍晚,他和好友佛印和尚泛舟长江.正举杯畅饮间,苏东坡忽然用手往江岸一指,笑而不语.佛印顺势望去,只见一条黄狗正在啃骨头,顿有所悟,随将自己手中题有苏东坡诗句的扇子抛入水中.两人面面相觑,不禁大笑起来.
  原来,这是一副哑联.苏东坡的上联是:狗啃河上(和尚)骨.
  佛印的下联是:水流东坡尸(东坡诗).
  2、旁敲侧击
  一日中午,苏东坡去拜访佛印.佛印正忙着做菜,刚把煮好的鱼端上桌,就听到小和尚禀报:东坡居士来访.
  佛印怕把吃鱼的秘密暴露,情急生智,把鱼扣在一口磬中,便急忙出门迎接客人.两人同至禅房喝茶,苏东坡喝茶时,闻到阵阵鱼香,又见到桌上反扣的磬,心中有数了.因为磬是和尚做佛事用的一种打击乐器,平日都是口朝上,今日反扣着,必有蹊跷.
  佛印说:“居士今日光临,不知有何见教?”
  苏东坡有意开老和尚玩笑,装着一本正经的样子说:“在下今日遇到一难题,特来向长老请教.”
  佛印连忙双手合十说:“阿弥陀佛,岂敢,岂敢.”
  苏东坡笑了笑说:“今日友人出了一对联,上联是:向阳门第春常在.在下一时对不出下联,望长老赐教.”
  佛印不知是计,脱口而出:“居士才高八斗,学富五车,今日怎麽这健忘,这是一副老对联,下联是:积善人家庆有馀.”
  苏东坡不由得哈哈大笑:“既然长老明示磬(庆)有鱼(余),就请让我就来大饱口福吧!”
  3、反唇相讥
  相传,苏东坡一次与王安石同行,偶见一房子根基已动,一面墙向东倾斜.王安石出上句以戏东坡:“此墙东坡斜矣!”
  苏东坡仰头大笑,即吟下联反讥王安石:“是置安石过也!”
  嵌名为巧,双关尤妙.
  4、暗助新郎
  秦少游娶苏小妹时,被一难再难,及至新房门口,苏小妹再出一联:闭门推出窗前月.
  秦观思索良久不得下联,苏东坡有心相帮,在远处拾一石子远远丢进湖中,秦少游受到启发,冲口而出:投石冲开水底天.
  5、学无止境
  苏轼年少时,天资聪颖,他广泛阅读诗书,博通经史,又长于作文,因而受到人们的赞赏,自矜之情亦随之而萌.
  一日,苏轼于门前手书一联:“识遍天下字;读尽人间书.”“尽”与“遍”对,活画出苏轼当时的自傲之心.没料到,几天之后,一鹤发童颜老者专程来苏宅向苏轼“求教”,他请苏轼认一认他带来的书.苏轼满不在乎,接过一看,心中顿时发怔,书上的字一个也不认识;心高气傲的苏轼亦不免为之汗颜,只好连连向老者道不是,老者含笑飘然而去.
  苏轼羞愧难当,跑到门前,在那副对联上各添上两字,境界为之一新,乡邻皆刮目:“发愤识遍天下字;立志读尽人间书.”
  6、寺态炎凉
  苏东坡游莫干山时到一寺中小坐.寺中主持和尚见来了个陌生人,就淡谈地说:“坐.”又对小和尚喊:“茶.”
  两人落坐交谈后,主持和尚发现对方脱口珠玑,料想此人不凡,就请客人进厢房叙谈.入室后,主持和尚客气地说;“请坐!”又叫小和尚:“敬茶!”再一打听,方知来者是赫赫有名的苏东坡,主持和尚连忙作揖打恭地引他进客厅,连声地说:“请上坐!”并吩咐小和尚:“敬香茶!”苏东坡临走时,主持和尚请他题副对联.苏东坡胸有成竹,含笑挥毫,顷刻书就:
  坐,请坐,请上坐
  茶,敬茶,敬香茶
  7、一盏明灯
  一天,苏东坡和妹夫秦少游出城到郊外游玩,见小路上有个用三块石头垒起的“磊桥”.苏东坡用脚踢了一下石桥,同声吟出一句上联:
  踢破磊桥三块石
  他回头看看秦少游,要他对出下联.秦少游想了很久也没对出下联,回到家里闷闷不乐.苏小妹看丈夫一脸不悦之色,只道是出了什么事,一问才知是为了一句对联.她二话没说,就在一张纸上写了个“出”字,同时用剪刀剪成两段.秦少游顿时大悟,道出下联:
  剪断出字两重山
  注:上篇标题“寺态炎凉”,冷笑一声自以为不坏.这一篇的标题“一盏明灯”,是指秦少游不点不明,不过点了以后还是很明白的.一笑.
  8、敷衍豪门
  据说,苏小妹为了找到如意郎君,曾以文选婿.当时消息一传出,呈文求婚者不计其数.其中有一豪门公子叫方若虚,他对小妹倾慕已久,闻讯后连忙应选.他呈上得意诗文若干篇,谁知小妹一看,淡如白水,便提笔在上面批了一联:笔底才华少,胸中韬略无.
  苏东坡看到小妹的对联,可急坏了.方府豪门是得罪不起的,为了避免是非,便悄悄在小妹的联语后面各添一个字,把对联改成:笔底才华少有,胸中韬略无穷.
  方若虚读后真是欣喜若狂,他急于要见苏小妹以表衷肠.苏东坡知道小妹根本看不上他,生怕玩笑开大了不好收场,急忙托故阻止,说:“我妹妹文才是有些,但其貌不扬,脸长,额突,不信我给你念首诗便知:去年一滴相思泪,至今流不到腮边.未出房门三五步,额头先到画堂前.
  方若虚怎知是苏东坡在骗自己,还真以为苏小妹很丑,于是怏怏地走了.
  9、苏门书香
  一日,苏洵来到后花园内,只见山石间流过一泓淙淙碧水,微风中送来阵阵花香.红日西下,绿树掩映,一弯新月挂在半天之上.这位老先生顿时诗兴大发,忙唤来苏轼和小妹,三人拂石而坐,苏洵说道:“如此佳境,不可无诗.如今老夫拈出‘冷’、‘香’二字,我们各自吟出两句诗来,且要将此二字依次作为上下句的末字,吾儿以为如何?”
  兄妹一起应道:“父亲说得好.”
  苏洵见儿女一起应允,十分高兴,首先吟出两句诗来:
  水向石边流出冷,风从花间过来香.
  苏轼一向以诗词著称,听了父亲的诗句,以为过平过俗,不以为佳.谁知正当他沉吟之际,调皮的小妹却开口道:“兄长平日作诗,思路何等敏捷,想当初嘲弄小妹额角长得高,那‘未出庭前三五步,额头先到画堂前’的诗句,得来何等迅速,今日缘何思路闭塞?”
  苏东坡一听,知道小妹又在调皮了,只是微微一笑,便吟出两句诗来:
  拂石坐来衣带冷,踏花归去马蹄香.
  这苏小妹诗词歌赋、琴棋书画无不精妙,听了父兄的诗句,两相比较,觉得还是哥哥的略高一筹.心中寻思道:“长兄的诗句好则好,但嫌欠雅.”小妹略加沉思,恰好远处传来杜鹃的啼鸣,她闻声生情,也信口因此两句诗来:
  叫月杜鹃喉舌冷,宿花蝴蝶梦魂香.
  小妹诗句刚吟出,父兄不禁齐声赞好.
  10、绝妙好骂
  苏东坡被贬岭南为官,一日无事游山,只见一个小和尚跪在庙门口眼泪汪汪,十分奇怪,忙问小和尚因何如此?小和尚哭诉道,因为他在点灯时不小心将灯盏碰翻在地,打碎了.老和尚不但打了他,还罚跪庙门口三日.苏东坡一听很气愤,便走入庙内去见方丈.
  庙中的方丈一听说是当朝才子苏学士来访,喜出望外.苏东坡一进庙门,那老和尚就百般奉承,死乞白赖地央求苏东坡留个手迹.
  苏东坡对这个方丈十分憎恶,但为了使庙门口那个小和尚不再受苦,他答应了老和尚的请求,说:“写字可以,但必须请庙门口那个跪着的小和尚前来为我磨墨展纸.”
  老和尚一听,立刻满脸堆笑,连声答应说:“阿弥陀佛,老纳遵从吩咐.”
  小和尚磨好墨,展开纸,苏东坡奋笔疾书,一幅对联一挥而就:
  一夕化身人归去,八千凡夫一点无
  时隔不久,佛印云游来到此山,见了对联捧腹大笑,问老和尚:“这幅对联原是两个字谜,你没猜出来吗?”老和尚连忙追问是什么意思,佛印要过纸笔,挥毫写了两个字,拂袖而去.
  11、难兄难妹
  一天,苏东坡对苏小妹说:“都说你才智不凡,你要是能在一夜对好我出的对子,我就佩服你.”苏小妹笑答:“何须一个晚上.”苏东坡看她满有把握,就说出他的上联:
  水仙子持碧玉簪,风前吹出声声慢
  苏小妹听罢,暗称难度大,竟一时对不起.过了一会,她见月光下一个丫环端来茶水,触景生对:
  虞美人穿红绣鞋,月下引来步步娇
  东坡听了妹妹对的下联,连声赞妙.这副对联恰到好处地嵌入“水仙子”、“虞美人”、“碧玉簪”、“红绣鞋”、“声声慢”、“步步娇”六个曲牌名,而且用拟人手法赋予具体形象,出对巧,应对更妙.

本文来源:http://www.tuzhexing.com/content/1278847/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