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tuzhexing.com--高中】
班级好书推荐活动心得高中篇1
大家上午好!我是来自高三(8)班的蔡***。在这里,我想给大家分享的书籍是卡勒德·胡赛尼的《追风筝的人》。
没有虚矫赘文,没有无病呻吟,只有精炼的篇章,细腻勾勒家庭与友谊,背叛与救赎,无须图表与诠释就能打动并启发吾人。有近似川端康成《千羽鹤》般的轻描淡写,又非马哈福兹《开罗三部曲》般现实晦涩,尤为出色的是作者笔下那缓慢而又沉静的痛苦,敏锐与真实。
这部小说以上世纪七十年代的阿富汗和美国为背景,深刻讲述了父与子,人与上帝,个人与国家之间的脆弱关系,描绘出了一个忠诚与血缘的动人故事。阿米尔的故事是在一种淡淡的回忆的笔调下开始的……阿富汗的故乡,阿米尔与仆人玩伴哈桑,还有懒洋洋的悠长童年,人生最美好的时刻也不过如此。但童年与成年的节点总是充满悲伤,一只被割断了的蓝风筝,成为了阿米尔和哈桑心中永远的痛。面对被污辱的哈桑,阿米尔是懦弱的,逃避的。事过境迁,负罪感却并没有因时光流逝而消散丝毫。当一切有关身世的谜团被解开,阿米尔心中对亲人与良知的呼唤愈发强烈,为了找回再次成为好人的路,他重返故土,追忆已逝的哈桑,与孩子一起放风筝,道出了心中所想“为你千千万万遍”,当阿米尔捕捉到孩子唇边的"一抹微笑时,他才真正得到了救赎。
读这本书不需要一气呵成,枝节复杂而情节动人的故事往往要以从容平和的心态品读,就像微风轻拂羽毛,继而轻触掌心的踏实感。每个人都有自己回忆往事的方式,林海音的《城南旧事》,有的是一如小英子清澈眸子般无忧无虑的童年,捷克诗人塞弗尔特的《世界美如斯》,用温情与美好滤掉沉重往事,也许每个人心中都有一只蓝风筝,伴随的是这样那样的心结,但只要回归赤子之心,愿意用一生去弥补就一定能找到再次成为好人的路!
没有任何文学作品可以脱离时代背景而不朽,如果《追风筝的人》只局限于个人恩怨情仇,那么故事立刻就会沦为失败之作,相反,在小说中,饱满复杂的文化情调随处可见,苏联入侵,穆斯林文化,内战爆发,君主制的终结,看似毫不相关的历史情节,被天衣无缝的融入了主人公的生活背景中,成为了小说的不朽之处,这就好比鲍勃·迪伦与村上春树,同样是文学大家,同样是沉迷于摇滚和爵士乐,但结果终究由时势所决定,当迪伦背着吉他,辗转各国,为自由和未来奔走呼号时,村上春树还只是个整天泡在爵士乐酒吧里做着文学梦的学生,村上春树同样是文学赢家,只可惜输给了自己的时代,这也印证了好的文学作品需要镶嵌在时代背景中才会更富深度。
关于文学,其实从来不存在固有形式,纸质书是一种方式,电影,诗歌,戏剧同样饱含文学色彩。你可以听周云蓬,听***,听张晏铭,在游吟歌手如诗的歌词中感受本真而澄澈的灵魂,你可以看王家卫,看陆川,看贾樟柯,在一帧帧文艺画面中体味超越文字的现实精彩,你可以看《海鸥》,看《安娜·卡列尼娜》,看《牡丹亭》,在中外戏剧的舞台追光下如饮甘霖,一切形式都无法磨灭文学的本质,无论是书,是歌,还是戏剧,有心去感受,就会得到回馈。
文学的意义在于使人较虚心,较通达,不孤陋,不偏执,读书多了才会越发知道,自己了解的太少,愿你可以选择一本有热度,有情怀的书,在逼仄的时光里,找到自己的影子,开拓自己的天地!我的讲话完毕,谢谢大家!
班级好书推荐活动心得高中篇2
最近读了一本书,名叫《鲁滨逊漂流记》,这本书让我受益匪浅,感触颇深。
主人公鲁滨逊是英国人,出生于17世纪中。他从小就喜欢探险,在他19岁那年,他不顾父母的反对和阻拦,过上了航海冒险的生活。一天,暴风把鲁滨逊所在的船只吹翻了,鲁滨逊没有被淹死,但他漂流到了一个荒无人烟的荒岛上。
鲁滨逊没有放弃生的希望,他开始尝试自己建造房子,开垦土地,种植粮食,圈养动物,修建船只……他靠着顽强的毅力和惊人的智慧,在这个孤岛上足足生活了28年!最终回到了故乡。
读完这个故事后,我对主人公鲁滨逊的智慧和毅力感到深深的佩服,他是有多么大的毅力才能在这个环岛上生存下来啊!设想:假如是我,我能在这个孤岛上生存下来吗?我能像他一样不放弃,寻找生的希望吗?我能像他一样自力更生吗?答案是:不能。想想我自己,几乎一点自理能力都没有,早上要妈妈叫我起床,不会梳头,不会洗衣服,家务活也很少干,连煮饭都不会,想想都觉得惭愧。我和鲁滨逊简直是一个天上,一个地下呀!
我想:我一定要向鲁滨逊学习,首先,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不麻烦爸爸妈妈,自己梳头,自己洗衣服自己叠被子,自己上学,多做一些家务活,提高自理能力。还有,我们在困难面前也要向鲁滨逊学习,不畏惧,不退缩,勇敢面对困难,克服困难!
班级好书推荐活动心得高中篇3
每个人的心中都有一个风筝,它拴着正直、勇敢、善良、忠诚。它是象征我们人格的风筝,让我们勇敢地追寻那支风筝。
《追风筝的人》讲述的是年少时的阿米尔是阿富汗的一位富家少爷,他本与仆人哈桑情同手足,但他却也存在等级观念和宗教种族观念。因此阿米尔捉弄哈桑之后,尽管心怀愧疚,但仍然得到自我辩解和自我原谅。但在一次风筝比赛后,因为阿米尔的懦弱间接地逼走了哈桑,不久后看书也随父亲去美国。成年后的他无法原谅自己对哈桑的背叛而再次踏上故土。却发现了一个惊喜谎言。他一点点探索,在战争中的阿富汗,他历经千辛万苦终于找到了已经离世的哈桑的儿子,找回了那支他曾丢弃了的风筝。
这本书让我深深地震撼,原本的阿米尔是懦弱的,无法保护也无法面对自己的伙伴。好在他还是找回了失去的心,可是,在生活中并不是每一次伤害都可以弥补的。有的风筝是再也找寻不到的。所以说阿米尔是幸运的。
这也使我联想到学习,当我们遇到难题时,有时是懦弱地远离难题,有时盗取别人的方法解决难题,难题于我们而言,难道不是一次好的锻炼机会吗?正确的应该是迎难而上。抓住成长的机会,抓住即将远走高飞的“风筝”。
细细想来,我们似乎比阿米尔更幸运,他与哈桑再也回不去了,他的“风筝”是残缺的,而在这“风筝”的背后,附着的是人性、是诚实、勇敢、善良的品质。是我们人格的一部分。只有不失去我们的“风筝”才算一个真正的“人”像年少的阿米尔,他那懦弱的表现使他的“风筝”丢失。即使后来不顾一切的救赎,得到的也只有残败的“风筝”得到了再失去,总是比从来就没有得到更伤人。而罪恶导致的善行,却是最大的救赎。
在那飘荡的风筝上有着对人命运的掌控。无论因什么,为什么,我们都应牢牢地抓住它,即使错过了花满枝桠的昨日,也不要错过今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