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图者知识网!

精神病患者护理的论文,精神病患者的行为

医学类 时间:2021-04-30

【www.tuzhexing.com--医学类】


  【关键词】 精神病;攻击行为;防卫;护理对策

  精神病患者由于受精神症状等诸多因素影响易产生攻击行为,直接威胁着医护人员和其他患者的安全,和财产损失。对于攻击行为,不仅要全面考虑其所患精神疾病的生物学因素,同时还要考虑广泛的社会心理因素、环境因素。所以,如何预防和尽可能避免患者产生攻击行为是精神科病区护理管理的重要环节。

  1 生物学因素

  张少平(1999年)[1]对31例有攻击行为的精神病患者多因素回归分析表明,被害妄想和命令性幻听为首要危险因素。容易引起攻击行为的妄想,一是关系妄想,即患者认为周围人的一举一动以及邻居无意的关门声或咳嗽等都是针对自己,二是被害妄想,即认为同事、邻居、家人甚至国家机关、单位等联合一起迫害自己。患者常沉浸其中,往往会感到紧张、愤怒,走投无路,于是反戈一击,抢先下手伤害其妄想对象。  

  躁狂症患者易激惹,稍有挫折,极易发生攻击行为。反社会人格障碍及冲动性人格障碍者也易发生攻击行为。病前性格内向、沉默、暴躁、孤僻者,病后有明显的感知觉和思维障碍者,也极有可能发生攻击行为。  

  文献指出[2],威斯康星卡片分类测验(WCST)与额叶功能有关,而精神分裂症患者伴有额叶功能损害可加重其攻击行为或冲动行为。国内张巍(1999)报道[3],攻击行为与T3、T4升高呈明显相关。因此精神分裂症攻击行为具有精神病学基础。

  2 社会心理因素  

  精神病患者由于长期患病,丧失了原有的社会经济地位,甚至被家庭抛弃,人际关系逐渐恶化,加之强行住院等因素,使患者住院后产生戒备心理,由于精神症状的影响而常常拒绝医护人员的治疗与护理。因此医护人员便成为其攻击的首要对象。

  3 环境因素  

  有学者调查了环境因素对住院患者暴力行为的作用后认识到,暴力攻击行为是一种相互影响的现象,当时的住院环境、医疗设备、工作人员、患者与患者之间均对患者的行为有直接的影响。研究发现,过度拥挤,缺乏独处,闲散无事可导致攻击行为。攻击行为发生在饭厅的主要原因是拥挤、排队、争食造成摩擦和攻击。医护人员劝说服药时易遭到患者的攻击。

  4 其他因素  

  攻击是多种因素交互作用的结果,不仅仅是疾病状态的表现。因此,接触患者机会越多越容易受到患者的攻击,医护人员则首当其冲,另外青年护士相对缺乏经验,更易受到攻击。

论文参考网
  5 对策

  5.1 善于观察 患者的妄想通常是逐渐形成的,可有目的的与患者交谈,了解患者的妄想内容。但是当患者不愿吐露时,不要坚持询问,可通过倾听患者的自言自语收集信息。对患者非言语流露的信息也要注意,如患者侧耳倾听时,往往说明他有幻听;当他双目圆睁,表情愤怒,呼吸急促,来回走动时,表明患者此刻情绪激动,可能有幻听支配下的意外事件发生。抑郁症患者情绪突然好转,或症状已改善的患者情绪突然低沉,往往提示有发生意外的可能。加强服药的管理,防止患者假服药。

  5.2 尊重与理解 与患者交往时,要尊重理解患者,言语态度要真挚和蔼,避免用高人一等的态度对待患者。护士应了解患者的病情特点,掌握每个患者的个性特征、生活习惯及爱好,尽量满足患者的合理要求。当要求无理或难以满足时,则要心平气和地加以解释,避免哄骗以免患者产生不信任感。不要对患者流露出恐惧或厌恶表情,以防激惹患者。对有幻觉妄想的患者不要与之争论,或企图说服他们,这样做不但毫无结果,甚至会被牵入其妄想中。在日常管理中,不能过于迁就,处处服从,以免造成患者恃病无恐,为所欲为。

  5.3 自我保护 与有妄想的患者接触时,不要随便碰触患者身体,以免被误认为是有意挑衅。对有关系妄想的患者,不要在他面前与他人低声耳语,以免引起其猜疑。与有攻击倾向的患者单独接触时,应站在他的侧面。对声称实施暴力者,一定要冷静,先用温和,但坚定果断的语调稳定患者的情绪,同时设法求援。对新入院比较兴奋、冲动、吵闹的患者或对已经实施暴力行为的患者,可实行保护性约束,并给予临时治疗,并作好其他患者安抚工作。严格病区管理制度,加强安全检查,对不安心住院或病史中有出走行为的患者应多加留意,以防乘机出逃。对病情相对稳定,住院时间较长而又不能出院者,医护人员应定期与之交流,做好思想工作。

  6 结论  

  由于精神病患者思维紊乱,行为常受其精神症状和其他原因的影响,患者控制自己行为的能力明显减弱或缺失,又缺乏自知力,不安心住院等,因此容易发生攻击行为,而这种攻击行为又常导致严重的不良后果。我国新的《医疗事故处理条例》更加严格地制定了医疗纠纷和医疗事故的判定与处理标准。 。因此,我们只有努力提高医疗、护理质量,建立融?的护患关系,才能尽可能地避免发生或减少医疗纠纷和医疗事故。在日常护理工作中,我们始终坚信“防患者于未然”更胜于“亡羊补牢”。

  参考文献

  [1] 张少平.31列精神病患者行为分析及随访[J].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1997,23(5):297

  [2] 夏威夷.额叶综合症的诊断和处理[J].上海精神卫生,1999,11(1):2

  [3] 张巍.精神分裂症血清T3、T4睾酮、雌二醇及胰岛素含量分析[J].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1999,25(1):49

本文来源:http://www.tuzhexing.com/kaoshi/1056253/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