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图者知识网!

病毒性脑炎护理论文,病毒性脑炎预防

医学类 时间:2021-05-10

【www.tuzhexing.com--医学类】


关键词:预防接种;不良事件:病毒性脑炎

  摘要:目的 探讨通过详细的临床和流行病学资料分析,鉴定预防接种偶合病毒性脑炎。 方法 对江门市2003~2005年发生的4例引起争议的预防接种后偶合病毒性脑炎个案进行鉴定分析。 结果 4病例均为预防接种偶合病毒性脑炎病例,与预防接种无关。 结论 各地在规范预防接种门诊工作利提高接种人员素质的同时,必须明确诊断预防接种不良事件和提高副反应的应急处理能力,另外还须对种儿童家长和公众做出明确的解释,消除公众的疑虑和不必要的社会恐慌。

  关键词:预防接种;不良事件:病毒性脑炎

  Diagnosis and analysis of4accidental viral encephalitis patients due to vaccination.
    Abstract:Objective To diagnose and identify viral encephalitis cases due to vaccination through analysis of clinical and epi-demiological data. Methods Four viral encephalitis patients due to vaccination in the period of from2003to2005in Jiangmen City were individually identified. Results This four virus encephalitis cases were accidental viral encephalitis cases due to vaccination without correlation with prophylactic vaccination. Conclusion The capacity and personnel quality in various outpatients be en-hanced and the work of vaccination be standardized in order to upgrade the capability in diagnosing accidental illness during prophy-lactic vaccination and diagnosis and dealingwith adverse reactions.In addition,necessary health education and propaganda be carried out in community,especially to the children and heads of households involved in vaccination work.

  Key words:Vaccination;Accidental affair;Viral encephalitis

  江门市2003~2005年共发生4例预防接种偶合病毒性脑炎的个案,由于患儿接种与发病时间接近,家长一致认为患儿发病前接种疫苗是引致患儿发病的原因,遂启动市级预防接种副反应诊断小组有关专家进行诊断鉴定 [1] ,最后均诊断为预防接种偶合病例。现对此4例个案诊断分析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来自2003年1月~2005年12月全市预防接种副反应监测报告的4例预防接种稍后发生病毒性脑炎的个案。4例个案发病的共同点是:①年龄为4~11岁,发病时间在3~8月:②发病前1~90d曾接种疫苗(1人接种乙脑减毒活疫苗,其余3人接种A群流脑疫苗),接种前身体未见不适;⑧先后就诊于同一医院的同一病区;④临床诊断均为“病毒性脑炎”。

  1.2 诊断鉴定方法 江门市预防接种副反应诊断小组由江门市中心医院和人民医院两所市级综合医院的儿科、神经科、传染科专家以及疾控系统流行病学专家组成,并由江门市卫生局任命。

  1.2.1 流行病学调查 包括患儿发病前的外出史、接触史、周围人群发病情况和患儿的免疫接种史、药物食物过敏史、家族病史以及患儿学校、居住环境卫生等情况。

  1.2.2 临床资料分析 包括患儿临床症状、临床检查、治疗情况和效果等,并进行相关的鉴别诊断。

  1.2.3 预防接种质量评价 包括患儿所接种疫苗的流通登记、冷链条 条件、有效期、接种同批疫苗人群的发病情况和免疫接种程序、剂量、部位、间隔以及接种现场环境、设备、工作人员素质等。
  2 结果

  2.1 4例患儿均为重症病毒性脑炎 依据 [2] 如下:①患儿发病前期有明显的呼吸道感染症状如发热、高热,是由呼吸道感染引起的急性颅内感染;②患儿脑脊液的生化检验结果支持病毒性脑炎:③抗病毒治疗对控制病情有明显的效果。

  2.2 4例患儿并非注射疫苗后引起的疫苗相关病例 依据 [2,3] 如下:①患儿从注射疫苗到开始发病的时间间隔与疫苗引起相关疾病的发病潜伏期不符,乙型脑炎的发病潜伏期一般为4~14d,流脑的潜伏期较短为2~3d:②接种乙脑疫苗的患儿其发病早期血清及脑脊液乙脑-IgM抗体均为阴性,排除乙脑;③流脑疫苗是一种荚膜多糖提纯疫苗,非活疫苗,因此无致病性。

  2.3 4例患儿并非接种疫苗引起的变态反应性脑脊髓炎 依据 [3~5] 如下:①变态反应性脑脊髓炎没有前驱感染症状;②患儿无颅神经和视神经的损伤。脑脊髓神经无脱髓梢病变;⑧患儿住院治疗后病情均有好转,而变态反应性脑脊髓炎的病程长且反复;④患儿所接种的疫苗并非脑组织培养,为原代地鼠肾细胞培养的乙脑疫苗和荚膜多糖提纯的流脑疫苗,江门市从八、九十年代年始至今在全市范围内对所有适龄儿童开展广泛接种,接种后均无变态反应性脑脊髓炎个案发生,其它地区亦未见有报道;⑤患儿以往曾注射过多种疫苗,未见有过敏现象,亦无免疫缺陷。
  2.4 4例患儿接种的均为由正常渠道购进的合格疫苗 通过对患儿所在接种点的疫苗检查显示:①患儿受种点的疫苗均循正常规渠道购进,即从广东省疾控中心→江门市疾控中心→县区级疾控中心→基层接种点逐层购买,疫苗运输、保存过程符合冷链要求,并在有效使用期内:②已接种同批、同支疫苗的对象未有出现类似症状。

  2.5 无接种事故 ①患儿的免疫接种均严格遵照广东省儿童计划免疫程序和有关文件要求开展,接种前无接种禁忌症表现与病症;②有关医务人员经相关专业培训并获得执业资格,为患儿接种前按有关程序询问患儿的健康情况,确定其身体状况良好才为患儿接种,并严格按照预防接种操作规程实施安全注射。
论文参考网
  2.6 最后诊断鉴定结果 4例患儿均为预防接种后偶合病毒性脑炎病例。

  3 讨论

  随着免疫规划工作的发展和健康教育宣传力度的加大,儿童预防接种的种类和数量不断增多,群众预防接种的认知和对预防接种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6,7] ,使与预防接种有关的引起公众关注的不良事件的发生几率似乎越来越高 [8] ,但实际上真正属于疫苗异常反应的案例是十分罕见的 [9~11] 。因此,在作出明确诊断的同时必须给予受种儿童家长和公众明确的解释,正确引导大众传媒的渲染,避免引起公众疑虑和不必要的社会恐慌 [12~14] 。另外,必须规范预防接种各项工作,避免出现接种事故,还应提高工作人员的专业素质,加强副反应应急处 理能力训练。
  参考文献:

  [1]卫生部.预防接种后异常反应和事故的处理试行办法[S].1980.
  [2]彭文伟.传染病学[M].卫生部: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32~38.

  [3]迮文远.计划免疫学[M].上诲: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1,461~483.

  [4]谢广中,刁连东,王树巧,等.免疫接种的反应和处理[J].上海: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2,120~125.

  [5]Canadian immunization guide[M].5th edition.1998.

  [6]WHO-Safety of indemons in immunization programmes,WHO recommend-ed policy-1998.WHO/EPI/LHIS/96.05Rev.1.

  [7]WHO-WHO-UNICEF-UNFPA join tstatement on the use of auto-dis-able syringes in immunization servicm.1999.WHO/V&B/99.25.

  [8]许锐恒,郑慧贞.安全是实施免疫接种规划的重中之重[J].中国计划免疫,2001,7(4):241~243.

  [9]迮文远.计划免疫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1,37~42.< BR>
  [10]卫生部.预防接种与疫苗流通管理条例[S].2005.[11]卫生部.预防接种工作规范[S].2005.

  [12]Miller MA,Pisani E-The cost of unsafe in Jections[J].Bulletin of HO,1999,77:808~811.

  [13] Hutin YJF,chen RT.Inection safety:a global challenge[J].Bulletin of WHO,1999,772787~788.

  [14]WHO-Report of the first meeting of the steering committee on immuniza-tion safety[R].1999.WHO/V&B/00.17.

本文来源:http://www.tuzhexing.com/kaoshi/1059372/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