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图者知识网!

药用植物资源利用论文,药用植物资源论文

医学类 时间:2023-02-21

【www.tuzhexing.com--医学类】

作者:张敬杰,赵能武,赵俊华,潘炉台

【摘要】   目的对黔产紫萁科、里白科、碗蕨科药用蕨类植物的种类和分布进行研究。方法进行野外考察、标本鉴定以及资料的收集、分析和研究等。结果基本弄清了黔产紫萁科、里白科、碗蕨科药用蕨类植物的种类和资源分布情况。结论贵州有紫萁科、里白科、碗蕨科植物共29种,可作药用植物16种,除少数种外,贵州各地均有分布。

【关键词】 紫萁 里白 碗蕨 药用蕨类植物 种类 分布

  Abstract:ObjectiveTo study the species and geographical distribution of Osmundaceae, Gleicheniaceae and Dennstaedtiaceae medicinal pteridophyte in Guizhou.MethodsIt was studied by field investigation, specimen verification and collections, analysis and research of document data. ResultsWe made clear the species and geographical distribution of Osmundaceae Gleicheniaceae and Dennstaedtiaceae medicinal pteridophyte in Guizhou.ConclusionThere are 29 species,among them 16 species can be used medicinal plant, and these plants distribute various regions in Guizhou.

  Key words:Osmundaceae; Gleicheniaceae; Dennstaeditiaceae; Medicinal pteridophyte; Species; Geographical distribution

  紫萁科、里白科、碗蕨科植物,分布于世界各地。论文学术科研网在我国,紫萁科植物约十余种;里白科植物约二十余种;碗蕨科植物约八十余种;全国各地均有分布。根据《贵州蕨类植物志》及有关植物分类研究资料的记载,贵州已知紫萁科植物5种;已知里白科植物8种;已知碗蕨科植物16种;通过查阅相关的医药专业文献以及我们的调查研究,结果表明紫萁科植物5种均能入药用;里白科植物6种能入药用;碗蕨科植物有5种入药用 [1~6]。在黔产紫萁科药用植物中,紫萁为《贵州省中药材、民族药材质量标准》收载品种[7],也是苗族常用的药用植物[8~9]。

  1 紫萁科药用植物的研究

  1.1 桂皮紫萁系紫萁科植物分株紫萁Osmunda cinnamomea L. 的根茎。生于海拔1 000~2 600 m的沼泽地或潮湿山谷。分布于江口、雷山、威宁、赫章、贵定、开阳、贵阳等地。性微寒,味苦。具有清热解毒,止血,镇痛,杀虫,利尿作用。主治痢疾,麻疹,衄血,便血,崩漏,外伤出血,钩虫病,蛲虫病。含木质素、丙氨酸等化学成分。

  1.2 绒紫萁系紫萁科植物绒紫萁Osmunda claytoniana L.的根茎。生于海拔1 650~2 200 m的山坡草地、林缘。分布于桐梓、威宁、赫章、毕节。具有清热解毒,舒筋活络作用。主治筋骨疼痛。

  1.3 紫萁又名高脚贯众、月亮草、飞蛾七,系紫萁科植物紫萁Osmunda japonica Thunb.的根茎及叶柄残基。生于海拔2 500 m以下的酸性土壤。分布于赤水、威宁、盘县、水城等地。性微寒,味苦,有小毒。具有清热解毒,祛瘀利湿,止血,杀虫作用。主治大小便不利,流感,流脑,乙脑,腮腺炎,疔疮肿毒,麻疹,水痘,痢疾,吐血,便血,崩漏,带下,蛲虫、绦虫、钩虫病。含东北贯众素、内酯、苷类、醇、酸、多糖、甾类等化学成分。

  1.4 宽叶紫萁又名爪哇薇、万年草,系紫萁科植物宽叶紫萁Osmunda javanica Bl. 的根茎。生于海拔760 m以下的河谷林下、溪边酸性土壤上。分布于赤水、罗甸、荔波、三都。性寒,味苦。具有清热解毒,祛风,杀虫作用。主治痈疥,痄腮,风湿骨痛,肠道寄生虫病,漆疮。

  1.5 华南紫萁系紫萁科植物华南紫萁Osmunda vachellii Hook.的根茎及叶柄的髓部。生于海拔930 m以下的酸性山地的沟谷、溪地。贵州各地均有分布。性平,味微苦、涩。具有清热解毒,舒筋活络,消炎,止血,驱虫作用。主 主治流感,尿血,淋症,外伤出血,痈疖,烧烫伤,小便不利,肠道寄生虫病。含间苯三酚衍生物等化学成分。具有抗病毒作用、抗寄生虫作用、 对凝血酶原时间的影响。

  2 里白科药用植物的研究

  2.1 大芒萁系为里白科植物大芒萁Dicranopteris ampla Ching et Chiu的嫩苗及髓心。生于海拔400~1 000 m的山坡向阳处,土坡疏林下、林缘。分布在赤水、安龙、望谟、册亨。性平,味微甘、涩。具有解毒,止血作用。主治蜈蚣咬伤,鼻出血,外伤出血。

  2.2 铁芒萁又名铁郎鸡、蓖子草,系里白科植物铁芒萁Dicranopteris linearis (Burm.) Underw.的全草。生于海拔500~600 m的山坡阳处,河谷疏林下。分布在望谟、荔波。性平,味苦、甘。具有止血,接骨,清热利湿,解毒消肿作用。主治血崩,鼻衄,咳血,外伤出血,跌打骨折,热淋涩痛,白带,风疹瘙痒,阴部湿痒,烫伤,痔瘘,蛇虫咬伤,咳嗽。含原儿茶酸、苷类等化学成分。

  2.3 芒萁又名狼萁草、铁芒萁,系里白科植物芒萁Dicranopteris pedata (Houtt.) Nakaike的全草。生于海拔140~2 000 m的酸性山地的林下、林缘、荒坡,常为马尾松林下的优势草本群落。贵州各地均有分布。性凉,味微苦、涩。具有化瘀止血,清热利尿,解毒利尿,润肺止咳等功效。主治妇女血崩,跌打伤肿,外伤出血,肺热咳嗽,衄血,小便涩痛,淋症,烧烫伤,蛇虫咬伤。含原儿茶酸、苷类、多糖等化学成分。具有抗细菌及抗真菌活性药理作用。

  2.4 中华里白又名狼萁,系里白科植物中华里白Diplopterygium chinensis (Rosenst.) DeVol的根茎。生于海拔140~1 100 m的溪边、林缘、林下、阳坡,土生,可成片生长。贵州各地均有分布。性凉,味微苦、微涩。具有止血,接骨作用。主治鼻衄,骨折。

  2.5 里白又名大蕨萁,系里白科植物里白Diplopterygium glaucum (Thunb. ex Houtt.) Nakai的根茎。生于海拔700~2 000 m的山坡林下、林缘。贵州各地均有分布。具有行气止血作用。主治胃痛,衄血,接骨,跌打损伤。

  2.6 光里白又名狼萁,为里白科植物光里白Diplopterygium laevissimum (Christ) Nakai的全草。生于海拔700~1 410 m的山坡林下、林缘、路边。贵州分布在赤水、桐梓、道真、印江、松桃、江口、毕节、清镇、贵阳、贵定、都匀、雷山、贞丰、独山等地。性凉,味微苦、涩。具有行气止血,接骨作用。主治胃痛,鼻衄,跌打骨折,咳嗽。

学术科研网
  3 碗蕨科药用植物的研究

  3.1 细毛碗蕨又名篦子草,系碗蕨科植物细毛碗蕨Dennstaedtia hirsute (Sw.) Mett. ex Miq.的根状茎。生于海拔520~2 100 m的山地溪沟边、路边、阳坡石缝中。贵州各地均有分布。性温,味辛。具有祛风除湿,通经活血作用。主治风湿关节炎,劳伤疼痛。

  3.2 碗蕨系碗蕨科植物碗蕨Dennstaedtia scabra (Wall. ex Hook.) Moore的全草。生于海拔560~2 100 m的河谷路边、林下、林缘、山坡向阳处。贵州各地均有分布。性凉,味辛。具有祛风除湿,通经活血,清热解表作用。主治感冒头痛,风湿关节炎,劳伤疼痛。含蕨素等化学成分。

  3.3 华南鳞盖蕨又名青蕨、凤尾千金草,系碗蕨科植物华南鳞盖蕨Microlepia hancei Prantl的全草。生于海拔600 m左右的山坡密林下。分布于望谟。性寒,味微苦。具有清热,利湿作用。主治黄疸型肝炎,流行性感冒,风湿骨痛。

  3.4 边缘鳞盖蕨系碗科植物边缘鳞盖蕨Microlepia marginata (Panzer) C. Chr.的嫩叶。生于海拔1 500 m以下的路边、溪边、林下、林缘、酸性山地及石灰岩地区均可见到。贵州各地均有分布。性寒,味微苦。具有清热解毒作用。主治痈疮疖肿。含鳞盖蕨素,苷类,糖类等化学成分。

  3.5 粗毛鳞盖蕨系碗蕨科植物粗毛鳞盖蕨Microlepia strigosa (Thunb.) Presl的全草。生于海拔600~1 050 m的沟边、林下。分布于毕节、望谟、都匀。性寒,味微苦。具有清热利湿作用。主治肝炎,流行性感冒。含生物碱,苷类等成分。

【参考文献】
  [1]王培善,王筱英.贵州蕨类植物志,第1版[M].贵阳:贵州科技出版社,20 01.

  [2]贵州省中药资源普查办公室.贵州中药资源,第1版[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1992:610.

  [3]吴征镒.新华本草纲要,第3册,第1版[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0:642.

  [4]何顺志.贵阳市中草药资源,第1版[M].贵阳:贵州科技出版社,2005:34.

  [5]何顺志,徐文芳.贵州中草药资源研究,第1版[M].贵阳:贵州科技出版社,2007:154.

  [6]贵州省中医研究所.贵州中草药名录,第1版[M].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1988:25.

  [7]贵州省药品监督管理局.贵州省中药材、民族药材质量标准,第1版[M].贵阳:贵州科技出版社,2003:239.

  [8]邱德文,杜江. 中华本草?苗药卷,第1版[M].北京:北京古籍出版社,2006:525.

  [9]汪毅.中国苗族药物彩色图集,第1版[M].贵阳:贵州科技出版社,2002:661.

本文来源:http://www.tuzhexing.com/kaoshi/1250613/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