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图者知识网!

传统美德小故事(共10篇)

推荐 时间:2023-05-17

【www.tuzhexing.com--推荐】

篇一:传统美德小故事

现代关于中华传统美德的小故事

2005年8月8日青岛崂山海岸边一个巨浪袭来,把岸边的一个女青年卷入海中.此时魏青刚没有丝毫犹豫,纵身跳下两米多高的防浪墙,向落水女青年游过去.魏青刚跟巨浪搏斗了40分钟,救出青年.体现了舍己为人的传统美德.

篇二:传统美德小故事

读《中华美德小故事》有感 作文

我们中国有着优良的传统美德,尊老爱幼、热爱祖国、节省节俭、道德修养……无不让我敬重。为了我们更深入地了解美德,于是学校发放了《中华美德小故事》这本书。当我翻开第一篇故事的那一刻起,就已经被古人的精神所吸引了。

在这众多故事当中,我最喜欢的就要数《张良拾鞋》、《胸怀大志》了。这两个故事分别让我懂得了两个很重要的道理。《张良拾鞋》讲述的是儿时的张良在桥上散步时,一个老人走了过来,把鞋子往下一扔又叫张良帮他去捡,还要给老人穿上。当这之后,老人又让他五天后天刚亮时来这里,并传授给他《太公兵法》。从此,张良刻苦钻研,成为了一位非常著名的谋士。而《胸怀大志》讲述的,则是韩信青年时所受的胯下之辱。一个流氓让韩信把他的头砍下来,要不就从他的跨下爬过去。韩信选择了第二者。原因是,他胸怀大志,不屑与那个没有教养的年轻人争斗,杀了他也没有任何意义。从这两个故事中分别可以看出谦虚和修养的存在。张良可以选择不帮老人捡,并转身离去,但他并没有这样,他认为尊重老人是做人的基本,为老人捡一下鞋子也是应该的。而韩信则是有着远大志向的人,那些小人是不明白的。

《中华美德小故事》真是本好书,不但让我懂得许多道理,还坦平了我人生的路……

温岭市方城小学五(3)班

陈昱铭

篇三:传统美德小故事

关于中华传统美德的故事有哪些

孔融分梨
东汉鲁国,有个名叫孔融的孩子,十分聪明,也非常懂事.孔融还有五个哥哥,一个小弟弟,兄弟七人相处得十分融洽.
有一天,孔融的妈妈买来许多梨,一盘梨子放在桌子上,哥哥们让孔融和最小的弟弟先拿.
孔融看了看盘子中的梨,发现梨子有大有小.他不挑好的,不拣大的,只拿了一只最小的梨子,津津有味地吃了起来.爸爸看见孔融的行为,心里很高兴,心想:别看这孩子刚刚四岁,却懂得应该把好的东西留给别人的道理呢.于是他故意问孔融:“盘子里这么多的梨,又让你先拿,你为什么不拿大的,只拿一个最小的呢?”
孔融回答说:“我年纪小,应该拿个最小的,大的应该留给哥哥吃.”
爸爸接着问道:“你弟弟不是比你还要小吗?照你这么说,他应该拿最小的一个才对呀?”
孔融说:“我比弟弟大,我是哥哥,我应该把大的留给小弟弟吃.”
爸爸听他这么说,哈哈大笑道:“好孩子,好孩子,你真是一个好孩子,以后一定会很有出息.”
暖不忘寒
公元前654年前后,有人诬告晋献公的儿子重耳死刑,重耳为了逃命,连夜带着亲信家臣逃出晋国逃亡到了卫国.但是刚到卫国,晋兵又马上赶来,重耳只能逃到齐国.可是在慌乱之中,管家又带着所有财物逃走了.他们身上没有半文钱财,大家只好忍着饥饿,那时候,连剩稀粥都成了救命宝贝.就这样他们忍饥挨饿,终于到达了齐国.
  后来,重耳又流亡到了秦国,做了秦穆公的女婿.公元前636年,秦穆公打算送重耳回国.重耳在收拾行李时,打算把那些以前用过的破烂全部扔掉,看此情景,壶叔连忙劝说,可重耳不听.这一切,全被孤雁听到了,他捧着一块白玉,要重耳把自己这样的老臣当成那些破烂扔掉,与重耳告别.重耳很是吃惊,思索一番后,便命令兵士把破烂都捡回来,一再表达悔改之意.回国后,重耳做了一国之君,他没有忘记孤雁和壶叔的教诲.因为这样,他很快把晋国变成了一个强国,使它成为春秋五霸之一.
  重耳成为一国之君还听从教诲,不忘以前患难与共的朋友,不忘记曾经的苦楚.愿大家都向重耳学习,勤俭节约,把我们的祖国建设得更加繁荣富强!
金孝拾银
金孝以卖油为生,家中只有个老母.一天金孝偶然捡到一包银子,约莫有三十两.他高兴得回家告诉老母.但金母却以“裴度还带”的故事教育金孝,让把银子还给失主.   于是金孝回到事发地,恰好遇到一个外地客人正在寻找.金孝告诉失主是他捡到的银子,并带着失主回家去银子.不料失主却说银子原来有五十两,诬陷金孝贪污了他的银子.二人相持不下,告到官府.那县令是个清官,问明案情后,说:若是金孝赖了银子,为什么不全拿了?却止藏了一半,又自己寻找失主?若是金孝不招认,别人又怎么知道?可见金孝没有赖银之情.接着县令判道:外地客人丢失的银子是五十两,金孝拾的是三十两,这银子不是客人的,这银两判给金孝,奉养母亲;客人的五十两,自去寻找.”金孝得了银子,干恩万谢地跟老娘回去了.大家无不称快.[

【传统美德小故事】

篇四:传统美德小故事

收集有关传统美德的故事和文章~

永远的老师
——毛泽东尊师美德故事
作为新中国的伟大领袖毛泽东不忘恩师的故事,更是给我们留下美谈,做出榜样.我们应该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写好历史的续篇,这样才无愧于辛勤培养我们的老师,无愧于我们的伟大时代.
毛泽东是中国人民的伟大领袖,却始终尊敬自己的老师.1959年,毛泽东回到了阔别32年的故乡——韶山,请韶山的老人们吃饭.毛泽东亲自把老师让在首席,向他敬酒,表达自己对老师的敬意.
毛泽东青年时代听过徐特立先生的课.当徐特立60寿辰时,他特意写信向徐老祝贺.信中说:“您是我20年前的先生,您现在仍然是我的先生,将来必定还是我的先生.”
中华传统美德故事之二——爱国爱民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这是明清之际爱国学者顾炎武的名言.
爱国主义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会有不同的理解和实践,每个时代都有自己的爱国爱民的志士和民族英雄.只要我们光大和发扬这一优秀的民族传统,团结一致,众志成城,就会使我们的国家更加强盛,在世界民族之林中放出更加夺目的光彩——
林则徐禁烟
林则徐是清朝后期一位著名的民族英雄.他任湖广总督期间,由于清政府腐败,英国强盗把一种叫鸦片的毒品,源源不断的偷运进中国,毒害中国百姓.
林则徐面对这一切,十分焦急.他多次向皇帝上书,陈述鸦片的危害.道光皇帝接受了林则徐的建议,任命林则徐为钦差大臣,负责禁烟.
1839年3月,林则徐来到广州,禁烟运动迅速展开.6月3日,人们把缴获的鸦片全部投进硝烟池.顷刻间,鸦片全部销毁.林则徐为国家和民族做了一件大好事.虎门硝烟的壮举,给英国侵略者以沉重的打击,揭开了中国人民反帝斗争的第一页.
中华传统美德故事之三——谦虚礼貌
中国素称“礼仪之邦”.“礼”作为一种具体的行为来讲,就是指人们在待人接物时的文明举止,也就是现在所说的礼貌.而礼貌的本质是表示对别人的尊重和友善,这种心理需求,是超越时代的,是永存的.然而,一个人如果只懂得礼貌的形式,却没有谦让之心,那么,他不会真正懂得礼貌,谦让也是谦虚、平等的表现,是礼貌的重要内涵.谦虚礼貌包含着我们的祖先对自然文化的骄傲和自豪,是中国人之所以成为中国人的根本特征之一——
七岁之师
春秋时期,孔子和他的学生们周游列国,宣传他们的政治主张.
一天,他们驾车去晋国.一个孩子在路当中堆碎石瓦片玩,挡住了他们的去路.孔子说:“你不该在路当中玩,挡住我们的车!”.孩子指着地上说:“老人家,您看这是什么?”孔子一看,是用碎石瓦片摆的一座城.孩子又说:“您说,应该是城给车让路还是车给城让路呢?”孔子被问住了.孔子觉得这孩子很懂得礼貌,便问:“你叫什么?几岁啦?”孩子
说:“我叫项橐,7岁!”孔子对学生们说:“项橐7岁懂礼,他可以做我的老师啊!”
中华传统美德故事之四——刻苦学习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精神,在勤奋读书方面表现得格外突出.不论是善于治国的政治家,还是胸怀韬略的军事家;不论是思维敏捷的思想家,还是智慧超群的科学家,他们之所以在事业上不同凡响,都是与他们从小的远大抱负分不开的.俗话说:“有志者立常志,无志者常立志”,立志,贵在少年——
铁杵磨针
唐朝大诗人李白,小时候不喜欢读书.一天,乘老师不在屋,悄
悄溜出门去玩儿.
他来到山下小河边,见一位老婆婆,在石头上磨一根铁杵.李白很纳闷,上前问:“老婆婆,您磨铁杵做什么?”
老婆婆说:“我在磨针.”李白吃惊地问:“哎呀!铁杵这么粗大,怎么能磨成针呢?”老婆婆笑呵呵地说:“只要天天磨铁杵总能越磨越细,还怕磨不成针吗?”
聪明的李白听后,想到自己,心中惭愧,转身跑回了书屋.从此,他牢记“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的道理,发奋读书,终于成为有名的大诗人.
中华传统美德故事之五——尊老爱幼
中国有句古语:“百善孝为先”.意思是说,孝敬父母是各种美德中占第一位的.一个人如果都不知道孝敬父母,就很难想象他会热爱祖国和人民.
古人说:“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我们不仅要孝敬自己的父母,还应该尊敬别的老人,爱护年幼的孩子,在全社会造成尊老爱幼的淳厚民风,这是我们新时代学生的责任——
子路借米
子路,春秋末鲁国人.在孔子的弟子中以政事著称.尤其以勇敢闻名.但子路小的时候家里很穷,长年靠吃粗粮野菜等度日.
有一次,年老的父母想吃米饭,可是家里一点米也没有,怎么办?子路想到要是翻过几道山到亲戚家借点米,不就可以满足父母的这点要求了吗?
于是,小小的子路翻山越岭走了十几里路,从亲戚家背回了一小袋米,看到父母吃上了香喷喷的米饭,子路忘记了疲劳.邻居们都夸子路是一个勇敢孝顺的好孩子.

【传统美德小故事】

篇五:传统美德小故事

求中华名族传统美德小故事
要求:要有代表性,5个以上,30字左右(按记叙文六要素概括)
时限:明日晚6:00

  子路,春秋末鲁国人.在孔子的弟子中以政事著称.尤其以勇敢闻名.但子路小的时候家里很穷,长年靠吃粗粮野菜等度日.
  有一次,年老的父母想吃米饭,可是家里一点米也没有,怎么办?子路想到要是翻过几道山到亲戚家借点米,不就可以满足父母的这点要求了吗?
  于是,小小的子路翻山越岭走了十几里路,从亲戚家背回了一小袋米,看到父母吃上了香喷喷的米饭,子路忘记了疲劳.邻居们都夸子路是一个勇敢孝顺的好孩子.
  陆陇其,原名龙其,字稼书,清浙江平湖人;曾担任过嘉定、灵寿的知县.
  陆陇其素以孝闻名.据说,他父亲去世的时候,他正在京城考试,一听说父亲去世了,立刻赤足步行往家赶.到了家里,日夜哭泣,每天也不入内室,只是席地而卧.
  他在灵寿当知县的时候,为政清简,深得人民爱戴.有一天,一位老妇人来告她的儿子不孝,那是一个20岁左右的青年.陆陇其对老妇人说:“我还没有小仆人,你的儿子可以暂时来帮忙,如果我找到合适人选了,我就给他施用杖刑然后遣送回家.”从此以后,这位青年每天侍奉在陆陇其左右.每天早晨,陆陇其都恭候在自己老母的门外,等母亲起来了,就照应着母亲洗漱、吃早饭.午饭的时候,他在旁边服侍着,时常逗母亲开心;母亲吃完了,他才吃剩下的东西.晚饭也是这样.如果有点空余时间,就陪母亲说笑,讲些故事让母亲高兴.母亲稍有不适之感,立刻找医生,买药煎药,几夜不睡也不知道累.这样过了几个月,这个青年跪在陆陇其面前,请求回家看望母亲,陆陇其问:“你不是和母亲不和,为什么还要看她呢?”这位年轻人哭着说:“过去我不懂事,对母亲不好,现在好后悔啊!”于是陆陇其让他们母子相见,两人抱头痛哭.青年和母亲回家后,与以前判若两人,后来因为孝顺在乡里闻名.
  孔融分梨
  东汉鲁国,有个名叫孔融的孩子,十分聪明,也非常懂事.孔融还有五个哥哥,一个小弟弟,兄弟七人相处得十分融洽.
  有一天,孔融的妈妈买来许多梨,一盘梨子放在桌子上,哥哥们让孔融和最小的弟弟先拿.
  孔融看了看盘子中的梨,发现梨子有大有小.他不挑好的,不拣大的,只拿了一只最小的梨子,津津有味地吃了起来.爸爸看见孔融的行为,心里很高兴,心想:别看这孩子刚刚四岁,却懂得应该把好的东西留给别人的道理呢.于是他故意问孔融:“盘子里这么多的梨,又让你先拿,你为什么不拿大的,只拿一个最小的呢?”
  孔融回答说:“我年纪小,应该拿个最小的,大的应该留给哥哥吃.”
  爸爸接着问道:“你弟弟不是比你还要小吗?照你这么说,他应该拿最小的一个才对呀?”
  孔融说:“我比弟弟大,我是哥哥,我应该把大的留给小弟弟吃.”
  爸爸听他这么说,哈哈大笑道:“好孩子,好孩子,你真是一个好孩子,以后一定会很有出息.”
  暖不忘寒
  公元前654年前后,有人诬告晋献公的儿子重耳死刑,重耳为了逃命,连夜带着亲信家臣逃出晋国逃亡到了卫国.但是刚到卫国,晋兵又马上赶来,重耳只能逃到齐国.可是在慌乱之中,管家又带着所有财物逃走了.他们身上没有半文钱财,大家只好忍着饥饿,那时候,连剩稀粥都成了救命宝贝.就这样他们忍饥挨饿,终于到达了齐国.
  后来,重耳又流亡到了秦国,做了秦穆公的女婿.公元前636年,秦穆公打算送重耳回国.重耳在收拾行李时,打算把那些以前用过的破烂全部扔掉,看此情景,壶叔连忙劝说,可重耳不听.这一切,全被孤雁听到了,他捧着一块白玉,要重耳把自己这样的老臣当成那些破烂扔掉,与重耳告别.重耳很是吃惊,思索一番后,便命令兵士把破烂都捡回来,一再表达悔改之意.回国后,重耳做了一国之君,他没有忘记孤雁和壶叔的教诲.因为这样,他很快把晋国变成了一个强国,使它成为春秋五霸之一.
  重耳成为一国之君还听从教诲,不忘以前患难与共的朋友,不忘记曾经的苦楚.愿大家都向重耳学习,勤俭节约,把我们的祖国建设得更加繁荣富强!
  金孝拾银
  金孝以卖油为生,家中只有个老母.一天金孝偶然捡到一包银子,约莫有三十两.他高兴得回家告诉老母.但金母却以“裴度还带”的故事教育金孝,让把银子还给失主.   于是金孝回到事发地,恰好遇到一个外地客人正在寻找.金孝告诉失主是他捡到的银子,并带着失主回家去银子.不料失主却说银子原来有五十两,诬陷金孝贪污了他的银子.二人相持不下,告到官府.那县令是个清官,问明案情后,说:若是金孝赖了银子,为什么不全拿了?却止藏了一半,又自己寻找失主?若是金孝不招认,别人又怎么知道?可见金孝没有赖银之情.接着县令判道:外地客人丢失的银子是五十两,金孝拾的是三十两,这银子不是客人的,这银两判给金孝,奉养母亲;客人的五十两,自去寻找.”金孝得了银子,干恩万谢地跟老娘回去了.大家无不称快.
  闻鸡起舞
  一次,半夜里祖逖在睡梦中听到公鸡的鸣叫声,他一脚把刘琨踢醒,对他说:“别人都认为半夜听见鸡叫不吉利,我偏不这样想,咱们干脆以后听见鸡叫就起床练剑如何?”刘琨欣然同意.于是他们每天鸡叫后就起床练剑,剑光飞舞,剑声铿锵.春去冬来,寒来暑往,从不间断.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长期的刻苦学习和训练,他们终于成为能文能武的全才,既能写得一手好文章,又能带兵打胜仗.祖逖被封为镇西将军,实现了他报效国家的愿望;刘琨做了都督,兼管并、冀、幽三州的军事,也充分发挥了他的文才武略.【传统美德小故事】

篇六:传统美德小故事

中华美德故事
50字左右就可以,

季布“一诺千金”使他免遭祸殃
秦末有个叫季布的人,一向说话算数,信誉非常高,许多人都同他建立起了浓厚的友情.当时甚至流传着这样的谚语:“得黄金百斤,不如得季布一诺.”(这就是成语“一诺千斤”的由来)后来,他得罪了汉高祖刘邦,被悬赏捉拿.结果他的旧日的朋友不仅不被重金所惑,而且冒着灭九族的危险来保护他,缍使他免遭祸殃.一个人诚实有信,自然得道多助,能获得大家的尊重和友谊.反过来,如果贪图一时的安逸或小便宜,而失信于朋友,表面上是得到了“实惠”.但为了这点实惠他毁了自己的声誉而声誉相比于物质是重要得多的.所以,失信于朋友,无异于失去了西瓜捡芝麻,得不偿失的.

篇七:传统美德小故事

《中华传统美德故事》 简短写几个

【程门立雪】讲的是尊师重教的故事.
北宋时福建将东县有个叫杨时的进士,特别喜好钻研学问,到处寻师访友,曾就学于洛阳著名学者程颢门下.程颢死后,又将杨时推荐到其弟程颐门下,在洛阳伊川所建的伊川书院中求学.杨时那时已四十多岁,学问也相当高,但他仍谦虚谨慎,尊师敬友,深得程颐的喜爱,被程颐视为得意门生,得其真传.一天,杨时向程颐请求学问,不巧赶上老师正在屋中打盹儿.杨时静立门口,等老师醒来.一会儿,天飘起鹅毛大雪,直到程颐一觉醒来.程颐深受感动,更加尽心尽力教杨时,杨时不负重望,终于学到了老师的全部学问.之后,杨时回到南方传播程氏理学,且形成独家学派,世称“龟山先生”.后人便用“程门立雪”这个典故,来赞扬求学师门,诚心专志,尊师重道的学子.
【铁杵磨成针】讲的是勤学的故事.
相传李白在山中读书,还没有读完,就放弃离去了.过了小溪,看见一位老婆婆正在磨铁杵,李白感到奇怪便问她,老婆婆回答:“我想要做针.”李白问道:“铁杵磨成针,能行吗?”老婆婆答道:“只需功夫深!”李白被她的毅力与意志所感动,就回到了山上完成学业.
【子路借米】说的是尊老爱幼的故事.
子路,春秋末鲁国人.在孔子的弟子中以政事著称.尤其以勇敢闻名.但子路小的时候家里很穷,长年靠吃粗粮野菜等度日. 有一次,年老的父母想吃米饭,可是家里一点米也没有,怎么办?子路想到要是翻过几道山到亲戚家借点米,不就可以满足父母的这点要求了吗? 于是,小小的子路翻山越岭走了十几里路,从亲戚家背回了一小袋米,看到父母吃上了香喷喷的米饭,子路忘记了疲劳.邻居们都夸子路是一个勇敢孝顺的好孩子.

篇八:传统美德小故事

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尊重的故事【传统美德小故事】

中华传统美德故事:谦虚礼貌
中国素称“礼仪之邦”.“礼”作为一种具体的行为来讲,就是指人们在待人接物时的文明举止,也就是现在所说的礼貌.而礼貌的本质是表示对别人的尊重和友善,这种心理需求,是超越时代的,是永存的.然而,一个人如果只懂得礼貌的形式,却没有谦让之心,那么,他不会真正懂得礼貌,谦让也是谦虚、平等的表现,是礼貌的重要内涵.谦虚礼貌包含着我们的祖先对自然文化的骄傲和自豪,是中国人之所以成为中国人的根本特征之一.
春秋时期,孔子和他的学生们周游列国,宣传他们的政治主张.
一天,他们驾车去晋国.一个孩子在路当中堆碎石瓦片玩,挡住了他们的去路.孔子说:“你不该在路当中玩,挡住我们的车!”.孩子指着地上说:“老人家,您看这是什么?”孔子一看,是用碎石瓦片摆的一座城.孩子又说:“您说,应该是城给车让路还是车给城让路呢?”孔子被问住了.孔子觉得这孩子很懂得礼貌,便问:“你叫什么?几岁啦?”孩子说:“我叫项橐,7岁!”孔子对学生们说:“项橐7岁懂礼,他可以做我的老师啊!”

篇九:传统美德小故事

文明美德小故事

有一次,列宁同志下楼,在楼梯狭窄的过道上,正碰见一个女工端着一盆水上楼.那女工一看是列宁,就要退回去给让路.列宁阻止她说:“不必这样,你端着东西已走了半截,而我现在空手,请你先过去吧!”他把“请”字说得很响亮,很亲切.然后自己紧靠着墙,让女工上楼了,他才下楼.
秦末有个叫季布的人,一向说话算数,信誉非常高,许多人都同他建立起了浓厚的友情.当时甚至流传着这样的谚语:“得黄金百斤,不如得季布一诺.”(这就是成语“一诺千斤”的由来)后来,他得罪了汉高祖刘邦,被悬赏捉拿.结果他的旧日的朋友不仅不被重金所惑,而且冒着灭九族的危险来保护他,缍使他免遭祸殃.一个人诚实有信,自然得道多助,能获得大家的尊重和友谊.反过来,如果贪图一时的安逸或小便宜,而失信于朋友,表面上是得到了“实惠”.但为了这点实惠他毁了自己的声誉而声誉相比于物质是重要得多的.所以,失信于朋友,无异于失去了西瓜捡芝麻,得不偿失的.

篇十:传统美德小故事

中华传统美德故事 作文

《中华传统美德故事》
,文章介绍了曾子是孔子的学生。有一天他的妻子要到市场去卖布,为了使儿子不惹麻烦,所以她对儿子说:“儿子,你不跟我卖布,我回来后让你吃猪肉。”儿子一听有肉吃,就不闹着去了。妻子回来后,发现曾子正要杀猪,妻子很舍不得,便哭着求他不要杀猪。而曾子却坚定地说:“做人不可以言而无信,既然答应儿子要杀猪吃肉,就不应该后悔,我不希望自己的儿子长大后言而无信,所以我今天要为儿子做个榜样。”于是曾子把猪杀了。他的儿子长大后也是一个诚实守信的人。
读完这个故事,我深有体会。以前我经常说话不算数,答应别人的事也没有及时做到,为这事没少惹老师和父母生气。记得有一次,妈妈带我出去玩,我答应了回来后要写一篇日记的,可是我却没有写,一拖再拖,企图蒙混过关。现在想想多不应该呀,孔子曾经说过:“言必信,行必果。”一个人只有说到做到,才会赢得别人的信任,我决心改掉以前的坏毛病,做一个言而有信的人。

本文来源:http://www.tuzhexing.com/content/1276290/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