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图者知识网!

四个太阳网友来稿,运动会来稿

推荐 时间:2018-04-25

【www.tuzhexing.com--推荐】

广东省三水市范湖中学卢德芬

前苏联教育学家巴班斯基认为:“只有在师生积极的相互作用中,才能产生作为一个完整现象的教学过程,割裂教与学的联系就会破坏这一过程的完整性,使其丧失存在的基本特征和条件。”传统的语文教观念片面地强调了教师的主导作用,而轻视学生的主体作用。这就破坏了语文教学过程的“完整性”。语文教改的实践使人们愈来愈认识到,要保证语文教学的“完整性”,在充分发挥教师主导作用的同时,也调动学生这个主体的学习积极性。

新的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就是强调我们在教学中注意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然而,在我们当前的语文教学普遍存在着这样的一种情况:由于目前不少学校仍然以平均分、合格率、优秀率等评价方案来评定老师的工作实绩,在这种评价机制的制约下,造成一些老师被动地接纳了应试教学这一陈旧模式。加上在相当长的一段时期里,语文考试中的阅读部分,有相当一部分的文段阅读内容是从教材中选出,这样,老师为了让学生在考试中取得好成绩,在处理教材时,唯恐学生不理解,把一篇篇可读性强,有较高艺术价值和欣赏价值的作品拆得支离破碎,逐句分析,使到整个课堂气氛十分沉闷,学生也为求获得高分,恐怕漏记了某个知识点,对老师提出的每个问题无需作什么思考,只需“洗耳恭听”记下老师给出的答案就行了。就这样,课堂教学变成了由老师唱主角,学生失却了其主体地位。本来感情丰富,具有丰富灵活的想象创意空间的学生,变得呆板和被动。整个课堂教学如同一潭死水。

当然,在广大的语文教师中,是深知这样的语文教学状况非改革不可。但一考虑到语文教学是否会带来教学的失败,又或者会给自己带来“风险”之后,最终还是没有把欲望付诸实践。正如有些人说:现在的语文教学改革呼声似乎是“雷声大,雨点少 ”,这话虽然带了点夸张。不过,在一系列的所谓教研课、探索课中,让人们总是觉得:那只是为了顺应一下当前语文教改大潮的声音,在一些特定的场合作浅尝辄止的探索罢了。其实,在这一类的课型中,无论从模式、效果等方面来说都是很值得推广的,值得探索下去,可惜没勇气坚持。

如何根据教材的特点,把握好课堂教学的方向,使学生在轻松愉悦的环境中求取知识呢?我觉得:要上好一堂课,使每一节课都能取得良好的效果,归根到底取决于我们老师怎样处理。一方面要处理好教材,另一方面要引导好学生,这两方是必不可少的。

根据教材的特点,从多角度去读解每一篇课文,这是上好一节课的前提。当然,教师们在这方面的工作基本上都是慎重对待的,都懂得应从什么角度去把握课文的重点、难点,解决相关的知识。然而,根据教材特点,结合学生实际,采取灵活多变的方式,引导、鼓励、支持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这却是我们当教师的值得反复研究,深入探索的话题。因为这才是学生学好语文的关键。新的课程标准很明确的强调:学生在语文学习中的主动性,改变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突出学生的实践活动,指导学生在主动实践过程中获得知识、提高能力、提倡启发式教学、讨论式教学。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采用适合自己的方法学习,重视学生的个性发展,允许学生有自己的见解,允许每个学生发展的不同,对不同的学生可以有不同的评价。

佛山市教研室主任唐荣缵老师在给我们上“中学语文教改信息及教学实践研究”这一课程中谈到:有位老师在上《春》这篇课文时,前半部分讲得很新颖,很有创意,但在处理练习时,又恐学生不明白,把《掌握语文》中相关的练习答案,一字不漏的交给了学生。这种现象,其实老师在怀疑自己的教学过程,始终摆脱不了应试教学,没有真正把学生当成是学习的主体,而是把学生当成是装载知识的容器。唐老师提到这种情况,我的感触是很深的。

在1988年,我经历了一年教学,期间发觉:无论是老师还是学生,一切向考分看。不少老师在实施教学的过程中,可谓珍惜四十五分钟,由上课讲到下课,学生也由上课做笔记到下课,课后还要负担大量的练习。这种一切以课文、教参、练习为中心,甚至教师包办了一切的教学方法,实际上是失却了语文教育的真正功能。看到了这种情况,我大胆地提出自己的教改方案,但是,学校害怕我教改失败,拖累了学校的平均分,就把我安排上没有升学任务的职业高中班上语文。尽管如此,我还是在语文教学中开始了举步维艰教学摸索。

职业高中的学生,由于将来没有升学任务,学习起来也没有那么紧张,也有利于我对课文的处理。我不再以段落大意、中心思想、练习答案去约束学生,而是采用更灵活,更民主的方式去处理教材,练习基本上放在课堂上师生自由讨论解决,老师只是引导他们去想问题,尊重学生们对问题的看法。对于一些在课内争论不下的问题,尤其是与当前社会的热点话题,及时引导学生追踪探究。例如:在1989的?末夏初,我国出现的那场政治风波,那时,境外的不良报道,引发了学生们的各种想法,有些同学甚至联系到曾经学过的《记念刘和珍君》的有关内容,向我提出了种种的疑问。由于自己对当时的情况也确实不了解,于是便指引学生留意每天的国内报纸,关注事情的发展。直到5月17日,我带领他们到桂林旅游,沿途的所见所闻,发觉由于学生的游行,造成了交通瘫痪,社会秩序混乱,工农业生产大受影响。他们开始对当前的“学运”有了较为深刻的认识,是与当年的爱国学生运动有着本质的区别。

在教材的处理上,更多的是指引学生领悟课文内容。当然,我并非是否定教师的评讲作用,而是在处理教材时坚持这样的原则:凡是学生通过细课文能看懂的;学生通过查找资料能学会的;学生通过互相讨论能探索出结论的;学生通过自己动手能解决的;我一般不教。学生自己能讲、能表达的,我也一般不讲。只是指导他们应从什么角度去理解,如何表达才能使问题表达更加清楚明了。因为这样,我们可以充分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正如叶圣陶先生所说的:“书靠自己去读,问题由自己去究索”其实就是这个道理。所以,在45分钟里,学生可支配的时间是很多的。在一节课的安排上,我一般是按照这样的教学程序:○1提出问题,指导学生自读;○2师生共同讨论探索;○3学生发表意见,教师评价指引;○4学生整理归纳知识。课后基本不留什么书面作业。或者老师们会提出这样的疑问:不留课后作业,那学生课外做些什么,在重理轻文这么严重的今天,学生会自觉学习语文吗?这一点,正是我们在教学中的关键所在,学生是否爱语文,需要我们当老师的去引导、去激发。越是层次低的学生越是需要耐心引导,越要建立起平等的师生关系。在平时交谈中,我时常听到有些老师埋怨学生不爱学语文,不懂得学习的方法,这是很值得人们深思的。他们不会,我们就要教。语文教学不单是学习语文知识,更重要的是教学生掌握学语文的方法,学语文的规律。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学习方法,无论在课内、课余,我都会经常和学生一起,讨论如何处理学过的知识,进行知识归类,如何学会查找有用的资料,如何把学习中遇到的问题用笔记的记录下来,或查找资料,或在同学中讨论,或询问老师,弄懂后写成心得。老师时常检查他们的这步工作。好的,要及时表扬,并在学习小组中交流,不足的,或者错误分析要引导他们改正,对于一些不够自觉的同学,不应该指责,而要给予更多的帮助。例如:在引导领会教材中好的语句,语段时,要求他们阅读的过程中划上记号,然后让他们谈看法,让学生们在课堂上共同交流。进而渐渐地让学生学会分析文章的语句、语段、甚至整篇文章。记得有一个学生在笔记的“语句·语段”篇是这样写的:“老师所说的好句,通常是指含有深刻含义语句,富有哲理性的句子,如鲁迅的文章里就有很多;朱自清的散文里表现的就不一样,我只爱他对景物描写得十分细腻语句……我所爱的那些所谓好句子,可能就是平常人们所指的那些最能体现作家语言风格的语句吧。”

为了培养学生语文素质,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在一些自修、活动课里,我从家里拿了许多的书给学生看:如小说、文学作品选,文学史等,不少学生对古代文学中的唐诗,宋词十分感兴趣。虽然,他们的理解是很表面的,却使他们深深地感受到中国上下五千年文化的博大精深。

后来,在我的极力要求下,第二年,学校就把我调到初一,但还是害怕我的大胆举动,最后决定只让我上一个从六个班中挑选出层次较低的一班中上语文兼班主任。当时我并当时我并没有气馁,反而使自己的教学变得更为灵活。由于学生的层次很低,很难按照教学进度进行教学,所以,当时我并没有急于上新课,而是用了整整半个学期的时间,与学生围坐在一起,教学生们说话学表达,让学生重新积累一定的词汇,学会用语言作表达,为了增强学生们的学习兴趣,我一般不被课后练习约束,不布置课后练习,而是和学生共同讨论,共同阅读一篇课文后,共同设置一些练习,特别是对于一些大家都认为好的句子、语段,引导大家从多角度去理解,多角度去感悟。这样,五十多个学生,就有五十多种表达,十多种甚至几十种不同的看法。后来,我把全班分成八个学习组,逐步指导学生尝试自己设计练习,甚至测验卷,到了初二下学年,不少学生开始懂得查阅资料,对于学习上的敢于在班中展开争论。有十多位胆子比较大的学生还经常走上讲台陈述自己的看法,真正体现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作用。到92年该班的五十一位同学参加中考,平均分超过了全校平均分近4分,全三水市平均分7分。在往后的教学道路上,我始终坚持自己的教学思路,并且不断的深化、完善。虽然老师们对我的教法褒贬不一,但我对学生们十分喜欢上我的课感到欣慰。

当然,上面所述并非是介绍自己在教学上的经验,而是有感于唐荣缵老师在三水为我们上继续教育课的时候,谈及如何开展语文教学研究,一些教师对语文教学改革产生种种疑虑,或者有个别老师对当前语文教学要?立“大语文”观产生怀疑等一些现象,结合自己曾经在实践语文教学中所遇到的因难和经历,谈谈自己的一些看法。让大家明白在语文教学中,把学生放到主体位置上尤为重要,同时为了学生的终身发展,不拘泥于课文分析、练习解答中,教会学生主动学习,不断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并且让学生多读一些现代的作品,使他们尽快接触社会,认识社会,在思想上走向成熟。这样,我们的语文教学才能真正起到培养能力、丰富思想认识,促进健康发展。



 作者邮箱: 

本文来源:http://www.tuzhexing.com/content/803400/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