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图者知识网!

幼儿教师考试名词解释,幼儿教师编制名词解释

教育考试 时间:2022-08-29

【www.tuzhexing.com--教育考试】

  1.榜样示范法:榜样示范法是指在家庭教育中,家长以自己和别人的好思想、好言语、好行为,形象生动 地影响孩子的一种方法。

  2.幻想:幻想是一种指向未来并与个人愿望相联系的想象。

  3. 依法执教:依法执教就是要求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按照教育法律、法规使自己的教育教学活动 法制化和规范化。

  4.个别差异:个别差异一般是指个性差异,即个体之间在稳定的心理特点上的差异,包括性格、能力、 兴趣等方面的差异。

  5.表演游戏:表演游戏是儿童按照故事、童话的内容,分配角色,安排情节,通过动作、表情、语言、 姿势等来进行的游戏。

  6.感觉:感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个别属性的反映。

  7.概念:概念是反映事物本质属性的一种思维形式。

  8. 心理健康:心理健康是指个人心理方面的良好状态。也就是说,除了没有心理与精神疾病的症状外,其个人的认知能力、情感表达、行为表现等各方面都应维持在一个正常且平衡的状态下,使得个人对自己以及对环境的调适能够得到最高且最好的效能,进而获得快乐、 满足以及产生 合乎社会文化要求的行为。

  9. 教育法律关系:教育法律关系是教育法律规范在调整人们有关教育活动的行为过程中形成的权利和义务 关系,是一种特殊的社会关系。

  10.习惯化:习惯化是个体不断或重复受到某种刺激而对该刺激的反应逐渐减弱的现象。

  11.集中思维:集中思维是指人们解决问题时,思路集中到一个方向,从而形成唯一、确定的答案。

  12.记忆:记忆是人对过去经验的反映,是一种较为复杂的心理过程。

  13.儿童观:儿童观是成人如何看待和对待儿童观点的总和, 儿童观和教育观一样, 属于社会意识形态, 是社会存在的反映。

  14.教育制度:广义的教育制度是指一个国家各级各类教育机构与组织的体系及其管理规则; 狭义的教育 制度指学校教育制度,简称学制,是一个国家各级各类学校的总体系,具体规定各级各类学 校的性质、、目的、要求、入学条件、修业年限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

  15.学前班:学前班是对学龄前儿童进行教育的一种组织形式。在现阶段,它是农村发展学前教育的一 种重要形式;在城市,是幼儿园数量不足的一种辅助形式。

  16.有意注意: 有意注意是指有预定目的,需要一定意志努力的注意。

  17.最近发展区:最近发展区指一种儿童无法依靠自己来完成, 但可在成人和更有技能的儿童帮助下来完成的任务范围。

  18. 教育行政复议:教育行政复议是指教育行政相对人(如学校、 教师)认为教育行政机关做出的具体行政行为 侵犯其合法权益, 向做出该行为的机关的上一级教育行政机关或该机关所属的本级人民政府 提出申请,受理申请的行政机关对发生争议的具体行政行为进行复查并做出决定的活动。

  19. 学习类型:学习类型是个体对学习情境的一种特殊反应倾向或习惯方式,主要包括认知风格、学习 策略、内外控制点等。

  20.家园合作:家园合作是指幼儿园和家庭(含社区)都把自己当作促进儿童发展的主体,双方积极主动 地相互了解、相互配合、 相互支持, 通过幼儿园和家庭的双向互动共同促进儿童的身心发展。

  21.角色游戏角:色游戏是幼儿通过扮演角色,运用想象,创造性地反映个人生活印象的一种游戏。

  22.行动研究:行动研究是从实际工作需要中寻找课题,在实际工作过程中进行研究的研究方法。

  23.想象:想象是在人脑中对已有表象进行加工改造而创造新形象的过程。

  24.危机期:危机期是指在发展的某些年龄时期,儿童心理常常发生紊乱,表现出各种否定和抗拒的行 为,如常与人发生冲突,违抗成人要求等。

  25.自我意识:自我意识是对自己存在的察觉,即自己认识自己的一切,包括认识自己的生理状况、心理 特征以及自己与他们关系的认识。

  26.表象:表象是经历过的事物在头脑中再现的形象。

  27.学前儿童家庭教育:广义的学前儿童家庭教育,主要是指家庭成员之间的相互影响和教育;狭义的学前儿童的 家庭教育,则指的是在家庭生活中,由家长(主要是父母或其他长辈)对学前儿童进行的教 育和施加的影响。

  28. 发现学习:发现学习是指教师为学生提供一定的材料,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独立发现问题并解 决问题,从而使学生获得相应知识。

  29. 教育行政诉讼:教育行政诉讼是指教育行政管理相对人认为教育行政机关的具体行政行为侵犯其合法权 益,依法向人民法院起诉,请求给予法律救济,并由人民法院对行政行为进行审查和裁判的 诉讼救济活动。

  30.形象记忆:形象记忆是指以感知过的事物?象为内容的记忆。

  31.艺友制:艺友制是指学生(又称为艺友)与有经验的教师(称导师)交朋友,在实践中学习当教师, 边干边学,在实践中积累教学经验。

  32.实验法:实验法是教师根据研究目的对某些条件加以控制,有计划地改变某种教育因素,从而考察 该因素与随之产生的结果之间的因果关系的一种研究方法。

  33. 教师违法行为:教师违法行为即指教师出于故意或由于过失而侵害他人(主要是学生)合法权利的行为。

  34. 教育法规:教育法规是一切调整教育关系法律规范的总称,即有关教育方面的法律、条例、规章等 规范性文件的总和,是现代国家管理教育的基础和基本依据。

  35. 程序教学:程序教学是指将学习材料重新组织成短小的框架内容,由易到难安排好幼儿学习的进程。

  36.情绪:情绪是人对客观事物与人的需要之间的关系反映,或者说是人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人的需要而产生的体验。

  37.思维:思维是人脑对客观现实间接和概括的反映。

  38.遗传素质:主要包括机体的构造、形态、感官和神经系统的特征等通过基因传递的生物特性。

  39. 学习: 学习是个体在特定情境下由于练习和反复经验而产生的行为或行为潜能比较持久的变 化

  40. 教育法律权利:教育法律权利指的是教育法律关系的主体依据教育法、教育法律规范享有的某种权能或 利益, 表现为教育法律关系的主体可以做出一定的作为或不作为, 也可以要求他人做出一定 的作为或不作为。

  41.个体社会化:个体社会化是指个体在社会环境的影响下,认识和掌握社会事物、社会标准的过程,通过 这个过程,个体得以独立地参加社会生活。

  42.个性:个性是指一个人的整体心理面貌,即具有一定倾向性的各种心理特征的总和。

  43.教育目标:教育目标是人们预期的教育结果,是教育者在教育活动开始之前就已在头脑中观念地存在的教育结果。

  44. 不作为侵权行为:不作为侵权行为是指行为人以一定的不作为致人损害的行为。

  45.幼儿常规:幼儿常规是指幼儿园日常生活和活动的规则, 具体是指幼儿园对于幼儿什么时候应进行什 么活动、活动中应遵守什么要求,哪些事情应该做、哪些事情不应该做,活动要采取什么方 式等方面的要求。

  46.游戏:游戏是一种主动、自愿、愉快、假想的社会性活动,是学前儿童获得知识的最有效手段。

  47.关键期:关键期是指儿童在某个时期最容易学习某种知识技能或形成某种心理特征,但过了这个 时期,发展的障碍就难以弥补的时期。

  48. 有意义学习:有意义学习是指将符号所代表的新知识与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已有的适当观念建立起非人 为的和实质性的联系。

  49. 治疗模式:治疗模式是指针对儿童某一方面能力缺陷,给予针对性的教育。

  50.规则游戏:规则游戏是教师根据教育、教学目的,按照一定的目标设计游戏,旨在促进教育教学任务的完成,因而又称教学游戏。

  51. 强制性规范:强制性规范是指规定法律关系参加者在某种条件或情况出现时,必须做出或禁止做出一 定行为的规范, 它所规定的权利和义务十分明确具体, 不允许任何人以任何方式加以变更或 违反,一般表现为禁止性和义务性的两种形式。

  52.社区:社区是指聚居在一定地域范围内的人们所组成的社会生活共同体,也就是说,社区是区域 性社会。

  53.错觉:错觉是对客观事物的一种不正确的、歪曲的知觉。

  54.教学做合一:教学做合一是中国教育家陶行知的教学理论。视"教学做"为一体, "做"是核心,主张在做中教,在做中学.

  55.无意注意:无意注意是指事先没有预定目的,也不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

  56.敏感期: 敏感期是指个体比其他时候更容易获得新行为模式的发展阶段。

  57.学习动机:学习动机是指直接推动幼儿进行学习,维持学习,并使该学习活动趋向教师所设定目标的 内在心理过程。

  58.教育政策是政党和国家为实现教育目标、任务而制定的行动准则,是教育方针、政策的统称。

  59.质的研究:质的研究是以研究者本人作为研究工具, 凭借研究者自身的洞察力在与研究对象的互动中理解和解释其行为和意义建构的研究方法。

  60.近期目标:近期目标也称短期目标,指在某一阶段内要达到的教育目标,近期目标的制定是为完成最终目标服务的。

  61.中期目标:中期目标即幼儿园小、中、大等各年龄班的教育目标。也就是说,在幼儿园教育总目标的 指导下,对不同年龄班的幼儿提出了不同的要求。

  62.直观形象法:直观形象法是指在幼儿教育活动中要根据幼儿思维发展直观性和形象性的特点获得表象和直接经验的方法。

  63.幼小衔接:幼小衔接是指由幼儿园大班进入到小学一年级,此时期恰好是结束幼儿园生活、开始接受正规小学教育的初期,也是幼儿?理发展的一个转折期。

  64. 激情:激情是一种爆发式、猛烈而短暂的情绪状态,狂喜、暴怒、恐怖、绝望等都是激情的表现。

  65.同伴关系: 同伴关系是指年龄相同或相近的儿童,在某种共同活动中体现出相互协作的关系。

  66.洛克的"白板说":洛克的"白板说"是经验主义认识论的观点。他认为人出生后心灵如同一块白板,人的一切观念和知识都是外界事物在白纸或白板上留下的痕迹,都是建立在经验的基础上的。

  67.依恋:亲子之间形成的一种亲密持久的情感关系。

  68.幼儿园环境:广义的幼儿园环境是指幼儿园教育赖以进行的一切条件的总和,既包括幼儿园内部小环境,也包括幼儿园外的家庭、社会、自然、文化等大环境;狭义的幼儿园环境是指在幼儿园中,对幼儿身心发展产生影响的物质与精神要素的总和。

  69.常规:常规是指幼儿园日常生活和活动的规则, 具体是指幼儿园对于幼儿什么时候应进行什么活 动、活动中应遵守什么要求,哪些事情应该做、哪些事情不应该做,活动要采取什么方式等 方面的要求。

  70. 教育法律救济:教育法律救济是指教育法律关系主体的合法权益受到侵犯并造成损害时,获得恢复和补救的法律制度。

  71. 巴布金反射:巴布金反射指如果新生儿的一只手或双手的手掌被压住,他会转头张嘴;当手掌上的压力减去时,他会打呵欠。

  72.个案研究法:个案研究法是教师利用观察法、调查法、作品分析法等方法对班级个别儿童进行全面系统 的研究,以揭示儿童发展普遍规律的一种研究方法。

  73.知觉:知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整体的反映。

  74. 视敏度:视敏度是指精确地辨别细致物体或辨别具有一定距离的物体的能力,也就是发觉一定对 象在体积和形状上最小差异的能力,即通常所说的视力。

  75. 迁移:迁移是在一种情境中获得的技能、知识和理解或形成的态度对在另一种情境中获得的技 能、知识和理解或形成的态度产生的影响。

  76.幼儿园:幼儿园是对 3~6 周岁的儿童进行教育的专门机构,主要由教育部门负责。

  77.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儿童心理发展的连续过程中与一定阶段的年龄相对应的相对稳定的一般的、典型的心理特征,称为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

  78.自尊:自尊指的是自我所做出的对自己的价值判断,以及由这种判断所引起的情感。

  79.转折期:转折期是指在儿童心理发展的两个阶段之间, 有时出现的心理发展在短时期内急剧变化的 情况。

  80.创造性游戏:创造性游戏是幼儿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以想象为中心,主动、创造性地反映周围现实生 活的游戏。

  81.分离焦虑:分离焦虑是指婴幼儿与母亲或照顾他(她)的熟悉的人分离时,面对陌生的环境而产生的 紧张情绪和不安的行为。

  82.气质;气质是个人心理活动的稳定的动力特征。

  83.社区幼儿教育:社区幼儿教育是指在我国以学前儿童及家庭为对象开展的各种形式的优生、优育、优教活动,目的在于尽可能使社区内所有学前儿童获得良好的教育和发展。

  84. 幼儿园课程:幼儿园课程是实现幼儿园教育目的的手段,是帮助幼儿获得有益的学习经验,以促进其 身心全面和谐发展的各种活动的总和。

  85.性别角色;性别角色是被社会认可的男性和女性在社会上的一种地位,也是社会对男性和女性在行为 方式和态度上期望的总称。

  86.结构游戏:凡利用各种结构材料或玩具进行建构的活动都称之为结构游戏。

  87.性格:性格是人对现实的态度和行为方式中比较稳定的心理特征的总和

  88. 幼儿园全面发展教:育幼儿园全面发展教育是指以幼儿身心发展的现实与可能为前提,以促进幼儿在体、智、 德、美诸方面全面和谐发展为宗旨,并以适合幼儿身心发展特点的方式、方法、手段加以实 施的,着眼于培养幼儿基本素质的教育。

  89. 亲社会行为:亲社会行为又称为积极的社会行为,指一个人帮助或打算帮助他人,做有益于他人的事 的行为和倾向。

  90.能力:能力是指人们成功地完成某种活动所必需的个性心理特征。

本文来源:http://www.tuzhexing.com/jiaoyu/1198097/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