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图者知识网!

儿童抽动障碍,中西医助理医师考试

教育考试 时间:2022-10-16

【www.tuzhexing.com--教育考试】

儿童抽动障碍临床分析

  【摘要】 目的 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儿童抽动障碍的疗效并进行临床分析。方法67例抽动障碍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35例和对照组32例,对照组采用氟哌啶醇、安坦口服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自拟中药止痉方,标本兼治。治疗4周后统计两组的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88.57 %,对照组总有效率65.62 %,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运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儿童抽动障碍具有一定优势。

  【关键词】 抽动障碍;中西医结合;儿童

  儿童抽动障碍是一种突发、快速、不可自控、一般无目的性的肌肉运动,它可以发生在身体的任何部位,有时以一组或几组肌群抽动,从而临床表现为各式各样的动作或运动,通常头面部是首发部位,出现抽动动作可见皱眉、眨眼、撅嘴、摆头、点头、转颈、耸肩、甩手、跺脚、踢腿等。由于发声器官和膈肌的运动抽动而发出清喉声、咳嗽声、鸡鸣声、打嗝声等[1].中医文献中无这一病名,应隶属于“肝风”、“筋惕肉”、“痉病”及“慢惊”等范畴。我们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该病,取得较好疗效,现总结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所有病例均为2000年8月至2006年5月我院门诊及住院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35例,其中男28例,女7例;起病年龄最小4岁,最大13岁,平均7.5岁;年龄<5岁4例,5~7岁22例,7岁以上9例;病程1年以下11例,1~2年17例,2年以上7例;围产期合并症1例,低体重儿2例;血、尿常规及心电图检查均正常;6例脑电图轻度异常,4例中度异常;CT检查11例未见异常;临床诊断短暂性抽动障碍7例,慢性运动性抽动或发声障碍19例,发声及运动联合抽动障碍9例。对照组32例,其中男25例,女7例;起病年龄最小4岁,最大14岁,平均8岁;年龄<5岁3例,5~7岁20例,7岁以上9例;围产期合并症及低体重儿各2例;血、尿常规及心电图检查均正常;7例脑电图轻度异常,2例中度异常;CT检查12例未见异常;临床诊断短暂性抽动障碍7例,慢性运动性抽动或发声抽动18例,发声与多种运动联合抽动障碍7例。两组患儿在性别、年龄、病程、病史及实验室检查方面,经统计学处理,P>0.05,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2]

  (1)短暂性抽动障碍,有不自主、重复、快速、无目的单一或多部位肌群抽动,或单一发声。至少持续2周,但不超过1年。(2)慢性抽动或不自主发声指1 d内出现多次,几乎每天如此或间歇性出现,程度一般不改变。病程超过1年。(3)发声与多种运动联合抽动障碍,表现为多种抽动动作和一种或多种不自主发声,两者出现于病程某些时候,但不一定同时存在。病程至少持续1年,且在同一年之内症状缓解不超过2月以上。

  2 治疗方法

  2.1 西医对照组

  予氟哌啶醇2~6 mg/d,分2~3次口服。若有锥体外系反应加服安坦0.5~2 mg,分2~3次口服。

本文来源:http://www.tuzhexing.com/jiaoyu/1212461/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