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图者知识网!

墨子泣丝的故事(共5篇)

医药培训 时间:2023-04-01

【www.tuzhexing.com--医药培训】

篇一:墨子泣丝的故事

欧立希的故事

欧立希小时候,有一年白喉病流行,夺去了许多和他一起玩耍的小伙伴的生命.他很难过,立志做一名治病救人的医生.
那时,医药界已经知道有许多传染病是由各种肉眼看不见的细菌引起的.欧立希想制造一种“神奇的子弹”去射杀它们.
大学读书时 欧立希 想在化学中找到答案 他废寝忘食地学习前人的经验 翻阅了德文 英文和法文的书籍杂志 一看到游泳的材料或有新的设想 无论何时何地 他都要把它记下来 在 他的衬衣袖口上手心上以至房间的地板上墙上都用笔写满了化学公式和符号
欧立希请了一位日本人当助手,他们在实验室里一天又一天地不停实验.好几百种药物都试验过了,依然没取得预期的效果.他经常日夜奋战,有时一连好几个晚上只在椅子上用书本当作枕头睡觉.
一九0九年,欧立希和助手们配制的化学药品终于成功了.又经过多次实验后,证明这药品能杀死人体内的某种传染病.这“神奇的子弹”终于为人们造福了.
欧立希发明“606” “606”是一种新药的代号,即“洒尔佛散”(申凡纳明),为什么称它“606”呢?是因为科学家试制它到第606号染料才获得成功,因此给它起了这么个名.这位百折不挠的科学家是谁呢?他就是德国著名生物学家欧立希.1854年3月14日,欧立希出生于德国西里西亚的斯物恩镇,后来他进了医科大学.当时,人们诚然已经知道病是由细菌引起的,但对病菌就是束手无策.面对现实,欧立希立志要拯救千百万受苦大众:“我一定要发明一种神奇的子弹,让它去杀死人体内的病菌,但又不至于伤害人体.”因为当时有人制造出杀菌药物常常是厉害得“人菌俱伤”,有时甚至致人死命.用这种药物,与其说是在治病,倒不如说是在杀人!这一来,谁还敢用!欧立希是著名细菌学家柯赫的学生.当时柯赫已研究出一种着色法,能给不同的细菌染上不同的颜色,以便能在显微镜下观察它们各自活动的情况.有一次,柯赫给细菌着色后,细菌死了,柯赫感到遗憾,欧立希却不,他仿佛从里面悟出了什么道理,而且饶有兴趣.欧立希在发现了与柯赫不同的快速染色之后,向柯赫提出了这样一个设想:“我想把药物加到染料里,让病原菌在染色的同时被杀死.”这一大胆的设想,使大科学家柯赫感到震惊,他觉得后生可畏.锥虫是一种易引起人昏睡的微生物,它进入人体后,人便整天昏睡不醒,直致死去.他就选中锥虫来试验:将锥虫注入一些小白鼠体内,让它大量繁殖,当小白鼠得上了昏睡症时,便进行染色试验.欧立希企图用染料杀死锥虫,他先后试验了近500种染料,注射过1000多只小白鼠,但没有一次能杀死顽固的锥虫.尽管屡遭失败,但他毫不气馁,一天,他翻开一本化学杂志,看到一篇文章.文中说:“在非洲流行着一种可怕的昏睡病,锥虫进入人的血液后大量繁殖,人就会长期昏睡而死.唯独用化学药品“阿托什尔”(即氨基苯砷)可杀死锥虫,救活病人,但是后果也相当惨痛,病人会因此而双目失明.欧立希阅读这篇文章后受到很大启发,他没有停止在文章的结论上,而是想:阿托什尔是一种含砷的毒药,能否改变其化学结构,使它只杀死罪恶的锥虫而不伤害人的视神经呢?他夜以继日地紧张工作着,试验用的药品一批又一批地增加、更换,一直试验到好几百种.他与日本医学家贺洁合作研究,已经发现了治疗昏睡症的方法,新的发现对他来说是一个极大的鼓舞,他决心百尺竿头,更进一步.1907年,他和助手已实验到编号为606的药品,但试验结果仍不满意.新的试验正在进行.2年后,日本的秦佐八郎博士也到欧立希的研究所协助他工作.一次,秦佐八郎偶然重复用第606号药品进行实验.用这种药物进行试验,他意外的发现,该药品竟是一种杀伤力很强的杀菌剂.试验用的小动物身上都能长出健康的皮肤.正像茫茫雾海中见到了希望的灯光一样,欧立希因此欣喜若狂.他们又进行反复试验,结果完全正确.他俩共同商定,以这次试验成功了的染料编号“606”定为新药的名字.1910年11月,欧立希在法国的威士巴登世界医学大会上公布了这一成果.“606”新药的发现,使无数人从昏睡病的魔爪下幸免一死,并且奇迹般地制止了梅毒这种疾病的蔓延.欧立希的贡献,则不仅是他发明了“606”,更重要的是他开辟了一条化学合成药品的新道路.【墨子泣丝的故事】

篇二:墨子泣丝的故事

关于孔融的故事

孔融让梨.
孔融,字文举,东汉时期山东曲阜人,是孔子的第二十世孙,他是泰山都尉孔宙的第二个儿子.孔融七岁的时候,某年某月,正好是他祖父六十大寿,来客很多.有一盘酢梨,放在寿台上面,母亲叫孔融把它分了.于是孔融就按长幼次序来分,每个人都分到了自己就得的一份,唯独给自已的那一个是最小的.父亲奇怪地问他:别人都分到大的梨子,你自己却分到小的,为什么呢?孔融从容答道:树有高的和低的,人有老的和小的,尊敬老人敬得长辈,是做人的道理!父亲很是高兴.

篇三:墨子泣丝的故事

谁知道<<郑人买履>>的故事

【墨子泣丝的故事】

郑人买履
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
至之市,而忘操之.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
反归取之.
及反,市罢,遂不得履.
人曰:“何不试之以足?”
曰:“宁信度,无自信也.”
-----------
注释
郑——春秋时代一个小国的名称,在现今河南省的新郑县.
履——音吕,革履,就是鞋子.
度——音夺,忖度,这里作动词用,即计算、测量的意思.后面的度字,音杜,作名词用,就是尺子.
之——文言代名词,这里指量好的尺码.
坐——同座,就是座位,这里指椅子、凳子一类的家具.
操——操持,带上、拿着的意思.
罢——罢了,完结的意思,这里指集市已经解散.
无——虚无,没有,这里是不能、不可的意思.
-----------
译文
郑国有一个人,眼看着自己脚上的鞋子从鞋帮到鞋底都已破旧,于是准备到集市上去买一双新的.
这个人去集市之前,在家先用一根小绳量好了自己脚的长短尺寸,随手将小绳放在座位上,起身就出门了.
一路上,他紧走慢走,走了一二十里地才来到集市.集市上热闹极了,人群熙熙攘攘,各种各样的小商品摆满了柜台.这个郑国人径直走到鞋铺前,里面有各式各样的鞋子.郑国人让掌柜的拿了几双鞋,他左挑右选,最后选中了一双自己觉得满意的鞋子.他正准备掏出小绳,用事先量好的尺码来比一比新鞋的大小,忽然想起小绳被搁在家里忘记带来.于是他放下鞋子赶紧回家去.他急忙忙地返回家中,拿了小绳又急忙忙赶往集市.尽管他快跑慢跑,还是花了差不多两个时辰.等他到了集市,太阳快下山了.集市上的小贩都收了摊,大多数店铺已经关门.他来到鞋铺,鞋铺也打烊了.他鞋没买成,低头瞧瞧自己脚上,原先那个鞋窟窿现在更大了.他十分沮丧.
有几个人围过来,知道情况后问他:“买鞋时为什么不用你的脚去穿一下,试试鞋的大小呢?”他回答说:“那可不成,量的尺码才可靠,我的脚是不可靠的.我宁可相信尺码,也不相信自己的脚.”
----------
点评
这个郑国人犯了教条主义的错误.他只相信量脚得到的尺码,而不相信自己的脚,不仅闹出了大笑话,连鞋子也买不到.而现实生活中,买鞋子只相信脚码而不相信脚的事,也许是不会有的吧?但类似这样的人,倒确是有的.有的人,说话、办事、想问题,只从本本出发,不从实际出发;本本上写得有的,他就相信,本本上没有写但实际上存在着的,他就不相信.在这种人看来,只有本本上写的才是真理,没写上的就不是真理.这样,思想当然就要僵化,行动就要碰壁.

【墨子泣丝的故事】

篇四:墨子泣丝的故事

卧冰求鲤故事的简单复述
sos sos sos

晋朝的王祥,早年丧母,继母朱氏并不慈爱,常在其父面前数说王祥的是非,因而失去父亲之疼爱.继母朱氏时常想吃鲤鱼,但因天寒河水冰冻,无法捕捉,王祥便赤身卧于冰上祷告,忽然间冰裂,从裂缝处跃出两尾鲤鱼,王祥喜极,持归供奉继母.
他的举动,在十里乡村传为佳话.人们都称赞王祥是人间少有的孝子.有诗颂曰:
继母人间有,王祥天下无;至今河水上,留得卧冰模.【墨子泣丝的故事】

篇五:墨子泣丝的故事

一毛不拔的故事?

1.源于《孟子·尽心上》.战国时期的墨子,是墨家的代表人物.他反对残酷的战争,主张“兼爱”和“非攻”.当时的杨朱却与墨子作对,竭力反对“兼爱”,主张“为我”.有一天,墨子的学生禽滑厘遇到杨朱,毫不客气地问道:“拔你身上的一根汗毛而能使天下的人都得到好处,你愿意不愿意?”杨朱听后摇摇头说:“天下的问题,决不是一根汗毛可以救济得了的.”禽滑厘反驳道:“这只是一种假设,如果拔你一根汗毛而能安定天下,你肯不肯?”杨朱听后默然不语.孟子针对此事抨击杨朱道:“杨朱主张"为我",假如拔他身上一汗毛而对天下有利,他是决不会干的;墨子主张"兼爱",如果对天下有利,即使磨秃了头顶,磨破了脚板,他也是愿意干的.”.
之后还有一段典故可以很好的阐释杨朱的观点:《列子》的《杨朱》篇,其中有个故事说;“禽子问杨朱曰:去子体之一毛,以济一世,汝为之乎?杨子曰:世固非一毛之所济.禽子曰:假济,为之乎?杨子弗应.禽子出语孟孙阳.孟孙阳曰:子不达夫子之心,吾请言之,有侵若肌肤获万金者,若为之乎?曰:为之.孟孙阳曰:有断若一节得一国,子为之乎?禽子默然有间.孟孙阳曰:一毛微于肌肤,肌肤微于一节,省矣.然则积一毛以成肌肤,积肌肤以成一节.一毛固一体万分中之一物,奈何轻之乎?”这是杨朱学说另一方面的例证.《列子·杨朱》篇还说:“古之人损一毫利天下,不与也;悉天下奉一身,不取也.人人不损一毫,人人不利天下:天下治矣.”我们不能相信这些话真是杨朱说的,但是这些话把杨朱学说的两个方面,把早期道家的政治哲学,总结得很好.
但在后来,人们用“一毛不拔”比喻非常自私悭吝的人.
2.一猴死见冥王,求转入身,王曰:“既欲做人,须将毛尽拔去.”即唤夜叉拔之.方拔一根,猴不胜痛叫.王笑曰:“看你一毛不拔,如何做人?” ——《笑林》

本文来源:http://www.tuzhexing.com/peixun/1262523/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