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图者知识网!

关于就业指导论文2000字【四篇】

就业指导 时间:2023-08-31

【www.tuzhexing.com--就业指导】

第1篇: 就业指导论文2000字

[摘     要] 我国大学生的就业指导情况对学生的职业规划来说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和价值。所以,在整体方面上应该掌握我国高校大学生就业指导的发展趋势,这不仅可以及时且有效地健全和更新高校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进而提升就业工作效率,而且有助于高校大学生正确合理地分析职业发展情况以及职业发展前景动态,可以进行更加合理和有效的科学职业生涯规划,进而提升高校大学生的就业竞争能力。

[关  键 词] 高校大学生;就业指导;发展趋势

[中图分类号] G717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9)13-0246-02

目前,不管是从学生自身出发,还是从高校、家长的角度来说,整个社会都对大学生的就业问题非常重视,之所以造成这种就业局势,一方面,这意味着我国大学生教育水平和能力的提升,另一方面也可以有效地反映出目前我国大学生就业环境的艰难和严峻。本文分析和讨论了目前社会大学生的就业情况和发展趋势,并且提出增强我国大学生就业指导有关思想的研究策略,可以有效地帮助我国大学生就业。

 一、我国高校大学生的就业形势分析

(一)目前大学生就业环境以及相关政策的不断完善健全

近几年,我国针对高校大学生毕业之后就业困难的情况和问题颁布出台了一系列应对措施,进一步降低了这一情况的出现频率。特别是大学生村官现象,在一定程度上就是源起于提升高校大学生就业率的考虑和度量,为我国高校大学生的就业提供多角度的选择和方向。然而,这也仅仅是国家众多政策措施中的一项,在经济和科学领域大力发展的现代化社会背景之下,我国有能力、有责任为高校大学生的就业创造出更加多样化的途径以及更加优秀的大环境。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促使我国社会对先进人才的需求量逐渐增加,即便是在全世界都经受到经济危机的情况下,我国的经济也可以实现增长,这一情况就有力地证明了我国的经济大环境呈现出的是平稳和良好运行的状态。安全、和谐的经济发展背景促进我国社会的发展进步,与此同时,这样类型的全面可持续发展情况也对高校大学生就业形势形成了拉动力。根据之前相关数据的估算,目前因为社会经济的持续、高效、发展、进步,我国每年增加的全新岗位甚至会有上百万个,这样的形势对目前我国的高校大学生来说无疑是一个福音。就当前全国经济范围而言,我国出现了大量劳动力增长趋势缓慢减少的情况,这样就意味着高校大学生的就业机会增多,就业压力逐渐减小。

(二)我国大学生就业应该及时把自我和社会结合起来

在高校大学生选择就业的过程中,一定难以避免经济、物质需求满足以及精神要求满足之间的互相博弈。就目前情况来看,我国高校大学生在选择就业的过程中应该逐渐趋于理性。在过去的几年中,大量的高校学生在选择就业的过程中,仅仅只是关注到待遇问题,他们常常会挑选自己喜欢的大城市以及大公司和企业进行工作,在进行自我认知定位以及社会需求之间无法正确寻找到一个良好的契合点。在现代化的生活中,高校大学生开始逐渐意识到不仅仅是大城市才拥有属于自己的发展机会,很多情况下二线、三线城市都是可以开发自己的发展潜力的,这样对这些学生的事业发展来说更加有利。经济、物质需求以及精神需求一同影响着我国高校大学生在就业问题上的抉择,与此同时,一个具备社会责任担当的大学生在选择就业时,无法忽视的关键性问题就是目前的社会需求量。就目前情况来看,在我国高等知识教育中的经济费用对大多数家庭来说已经是一笔数目不小的经济投资,所以,经常会希望高校大学生在进行选择就业的过程中可以尽快收回这些资金投入。如果高校大学生为了满足自身的精神追求而挑选一份工资较低、收入情况不好的职业,就极有可能形成大学生自己无法维持自己基本生活的情况。很多情况下,对贫困学生来说甚至无法顺利还清贷款。这样的经济问题是大量高校学生需要面对的挑战,所以在未来的很长时间里,经济物质需求的及时满足依旧成为影响高校大学生选择就业的重要影响因素。但是,另外出现的一个大趋势也无法否认,那就是随着社会经济、科学的不断发展进步,我国人民的生活质量和水准都有所提升,当经济物质需求的满足不足以成为大学生日常生计的问题后,高校大学生在选择就业的过程中就开始逐渐注重精神需求方面的自我满足感。当然,这时的选择就业问题是和高校学生自己的定位以及社会需求紧密联系和结合的,以便可以随时为社会做出自我贡献而感到自豪和骄傲。

(三)就业手段以及相关渠道产生的变化

因为我国目前的国情比较特殊,决定了在目前和之后很长的一段时间之内,高校大学生的就业单位还是可能集中在体制内单位,也就是我国人民经常说的非经济市场化的企业单位,其中包括我国国有企业、相关事业单位、政府机关部门以及党群组织等。因为存在历史发展原因以及观念问题的影响,还是存在绝大多数高校学生在选择就业情况时会稍微偏向在体制内的单位。因为多数情况下,体制内单位都存在工作安全稳定、福利待遇好以及竞争压力不大的特点,对多数高校学生来说,这是一个良好的选择。但是,随着我国社会经济和科学的不断发展,不管是哪种类型的企业单位都应该尽量地参与到经济市场的竞争中去。这两种不同类型的企业各有利弊,高校大学生在进行较为理性的选择就业过程中还会依照自己的真实情况和自己的需求来进行事业单位的选择。

二、大学生就业指导的主要发展趋势

(一)我国高校学生就业指导的基础是专业化

高校大學生的就业指导工作主要涉及社会学、心理学、教育学以及管理学等多种不同类型的学科,其具备了较强的专业能力以及综合性能,所以对进行授课讲师的教学专业水准以及自我专业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就学校方面来说,要增强我国高校大学生就业指导老师的队伍建设和管理工作,特别是应该注重领导班子的协调能力,提升教学指导与服务咨询水准,更加积极地引进专业能力强的教师以及实现网络信息化管理等情况,尽快实现高校团队中就业指导队伍的专业能力以及系统化。除此之外,在专业指导老师方面,应该充分利用就业指导的知识理论体系以及专业技能,对高校大学生的就业给予一定的指导和帮助,依照大学生的个人兴趣爱好、优势特长以及个人心理预期,更加具有针对性地对这些人进行引导和帮助,使高校学生可以尽早地对自我有较为客观的认知,进一步明确自己想要的职业选择方向以及目标。与此同时,可以针对这些学生社会经验不足、面试经验缺乏等特征,指导老师应该侧重于大学生的心理层面进行指导帮助,不断鼓励自己的学生,以便增强学生的自信心,指导学生进行心理压力方面的疏导和变通,有助于其更好地化解自我心理危机,也可以锻炼学生的个人表达以及应变能力,进一步在面试环节中展示自我真实的个性特征,发挥自己的优势,实现顺利就业的最终愿望。 (二)我国高校大学生就业的主要指导

目前,我国高校大学生的就业主要是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的,也正在逐渐走向专业化以及科学化。与此同时,还应该不断坚持科学发展观,使用各种不同类型的学科基本知识理论和指导体系,特别是管理学、教育学以及心理学等独立学科,并对这些学科的知识加以整合和使用,进一步建立相对科学完善且独立的高校大学生就业指导理论体系。另外,还可以积极地进行国外先进大学生就业指导经验的推广,及时有效地为我国高校大学生的就业提供更加完善和全面的帮助以及指导工作,及时从国外先进高校引入国际前沿观念,不断更新储备的知识理论,进而增强我国高校大学生在进行就业指导过程中的时效性以及发展的稳定性。

(三)我国高校大学生的就业指导侧重于教育创业

随着我国就业压力的逐渐扩大,及时解决高校毕业生的就业问题已经变成了迫在眉睫的事情。大学生自主创业的理念一经提出就给很多毕业生带来了新的希望。如今的大学生创业发展教育开始成为很多国内高校教育改革中的发展趋势,各大高校逐步改善原本传统保守的思维,大力开展创新相关教育活动,培养大学生的自我创业精神以及革新能力,使大学生可以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创业,牢牢地把握住自我创业和就业的机会。这样一来,不仅可以顺利地解决大学生就业困难的问题,应对就业压力和危机,还可以为学生提供大量的就业岗位,进一步促进我国经济的发展以及社会的安全稳定。

(四)建立完善的高效大学生就业体系

我国高校大学生就业指导发展体系应该在不断的发展进步中进行完善更新。人类的职业兴趣发展以及专业能力的提升是一个长期连续性的过程,所以,我国大学生的就业指导应该是连续发展的。同时,相关学校可以采取组织就业类讲座、参观大学生创业的单位、举办校友回访交流活动以及建立实训基地等多种方式,更加有效地促使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的顺利开展,不断增強我国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的实用性,使高校大学生通过自身的实践经验得出更加深刻的就业认知。

从整体情况上来看,目前我国高校大学生的就业指导主要呈现出一种以专业化为根本、以科学合理的发展观为指导、以尽量实现个人兴趣发展为最终目标、更加侧重创业教育等趋势。基于此,我国各大高校的就业指导教师队伍应该牢牢把控发展趋势,为我国大学生的就业指导提供更加合理的帮助,有助于大学生进一步了解自我职业发展以及就业的形势,进一步适应整个社会的发展步伐。

参考文献:

[1]耿武侯.大学就业指导模式研究[J].经济研究导刊,2017(30):136-137.

[2]孙文博.独立学院大学生就业服务研究[D].北京:北京交通大学,2017.

[3]钟铁铮.高校大学生就业指导的发展趋势探究[J].亚太教育,2015(34):249.

第2篇: 就业指导论文2000字

摘 要:随着社会的进步,越来越多的人走入大学,大学生数量不断上升,大学生的就业压力加重。学生进入大学学习是为了找一份好工作,一份好的工作对学生的未来发展会产生重要影响,甚至对社会的发展产生重要影响。为了能让大学生毕业找到好工作,本文主要研究大學生目前的就业状况,根据就业现状提出就业指导方法,让学生为未来的就业做好充足的准备。

关键词:高校;大学生;就业指导

作者简介:王心刚,山东科技大学教师。(山东青岛271000)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9)03-0120-02

当前,社会的就业压力大,大学生就业压力也日益激增。为了解决这一问题,高校要开展课程指导,配合学校实行可持续发展战略,让我国经济更加平稳的发展。然而,在实际的工作中,就业指导的方式存在很多缺点,这需要教师不断优化。

一、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现状分析

1.就业指导工作模式单一。许多高校针对大学生就业开设了指导课程,但是这些课程集中于学生毕业的前期,对于学生就业指导的作用不大,课程大多缺乏实际指导意义,仅仅停留在形式。而且有的学生反映就业指导课的课程内容不精彩,课堂氛围不活跃。老师的教学不够深刻,很少跟实际情况相联系,所以学生对于这类课程不感兴趣,对其日后就业也没有太大的作用。

2.就业指导工作内容简单。目前学校的就业指导内容只有简单的几种,比如就业的政策规定介绍、就业范围的选择、职场面试的方法等,并且这些课程仅仅流于形式。高校对就业的粗略介绍,难以对大学生产生深刻的影响,也无法让大学生形成正确的择业观。教师就业指导几乎没有作用,高校不能解决学生就业遇到的问题。

3.就业指导工作观念缺失。目前有不少学校的观念是只重视招生,不重视就业,还有的学校认为就业是学生自己的事,跟学校自身没有太大的关系,这就导致了学校轻视就业指导课程的现象。学校缺乏专业的人才进行指导,部分学校的教育经费不足,导致就业指导工作很难开展。有的学校虽然开展了就业指导课程,但是课程内容不注重实际,没有了解市场的真正需求,不注重学生的专业培养。学生接受的就业指导不系统,导致学生没有重视未来的就业。所以学校应该在学生入学时开展就业指导工作,方便学生对未来四年开展计划,增大就业的市场竞争力。

 二、构建有中国特色的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体系的必要性

1.大学生自身发展的需要。就业时,学生要对自身有准确地定位,这样在面试时,学生才能很好地介绍自己。但是目前的大学生一般都缺少科学的自我评价,存在很多高估或者低估自己的情况。由于大学生职业规划开展比较晚,学生对于职业的选择只能凭借自己的理解,学生了解不到自己的兴趣爱好,对工作环境也没有系统的研究,不能做出有效的职业规划。还有的大学生人格不健全,表现在心理素质差、容易受到打击、没有团队意识等,这些都是大学阶段可以改变的问题,但是学生通常是在就业后才发现的这些问题。大学生是国家的隐藏财富,如果学生不能完全就业,学生资源不被好好利用,不仅浪费了人才资源,还降低了人们对于教育事业的信心,影响未来社会的发展。

2.用人单位的需要。应届毕业生的就业问题已经成为严重的社会问题,当前学生学习的内容不能适应时代发展的潮流,学生不能根据社会的发展改变自己的就业目标。很多大学生的就业观念仍然比较局限,只要“铁饭碗”或者国企,忽略自身的实际能力,对就业期望值过高。有的应届毕业生宁愿找不到合适的用人单位也不降低自己的要求,不愿意吃苦,不想去偏远的地区工作,过分重视眼前利益。以上的各种现象导致用人单位对应届毕业生的评价不高,认为现在的毕业生对自己的认识不够,发现毕业生对工作条件要求很高,而且对从事的工作缺少责任感,一旦有了更好的企业,毕业生很容易跳槽。对于这种现象,学校应该加强学生就业指导,让学生意识到自己应该承担社会责任,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就业观,对自己有准确的定位。学生要学会对企业和社会负责,了解用人单位的真正需求,提升自身能力以达到社会的需求。

 三、大学生就业指导途径探析

1.创新就业方式,提高就业指导工作的灵活性。学校会在学生毕业前发放就业指导手册,或者组织专门的活动进行就业指导。通过指导手册或者活动,学生可以了解到有关就业信息。由于学校建立的就业指导形式过于单一,没有新意,学生有时很难对它产生兴趣,学校开设的课程也没有实际意义。在新时代背景下,学校要根据市场的需求,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提高学生对就业指导课程的兴趣,让大学生主动参与到就业课程中来。学校可以采用以下四种方式进行改变:一是聘请专业的讲师进行指导,学生会因为尊重权威的老师,注重课堂知识的学习,这有助于学生学会制定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提高学校的就业率;二是邀请社会成功人士演讲,学生通过吸收成功人士的经验教训,减少以后走弯路的概率;三是开展就业指导活动或者知识讲座,比如在学生毕业前期进行的模拟就业,让学生一边实践一边掌握求职技巧,在实践中认识自我、发展自我;四是建立有效的网络平台。

2.加强职业素质培训,提高就业指导工作的系统性。教师在教育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就业指导老师是学生就业指导的主要负责人,他的专业能力和授课技巧是影响学生的重要因素。学生充分就业需要指导老师提高专业水平,教师能够跟随社会的发展改变自己,充分了解就业状况。学校要让指导教师更新专业知识,竖立责任心和高尚的道德素质,学生会通过老师的一言一行开展学习,所以老师应该拥有正确的人生观,给学生正确的引导。教师还应教导学生处理好人际关系,让学生在未来就业中可以妥善处理好公司的内部关系。除此之外,教师对于学生的就业指导不应仅仅局限于职场技巧,还要对学生进行心理引导,帮助学生确立就业形象。

3.发挥网络优势,开辟新的就业渠道。对于大学生而言,招聘信息的收集是就业关键。就业不仅仅关乎学校和学生,还关乎社会。要想提高学生的就业率,学校就要根据用人单位的需求提升就业指导的专业性。高校可以主动和用人单位建立联系,让用人单位参与到学校组织的毕业招聘会,让学生了解到更多的招聘信息,让学生与企业进行面对面的交流,双方充分了解需求,实现双方的互惠互利。学校也可以与相关企业进行合作,在寒暑假或者是空闲时间组织学生去企业进行实习,让学生通过实践了解自己的不足,改善自己的缺点,更好地符合企业的要求。除了传统模式的招聘之外,学校还可以根据互联网进行网络招聘。传统模式的招聘会,学生跟企业之间不能充分了解彼此,而且涉及的人员太多,场面十分混乱,学生也只能了解到企业的部分情况,很难做出选择。企业虽然收到大量的纸质简历,但没有时间充分了解每一位学生的情况,造成了资源浪费。而网络招聘可以弥补这一问题,学生可以通过网络筛选出自己想从事的行业,对相关招聘企业进行充分了解,以此来决定自己是否投递简历。企业也可以在网上发布招聘信息,招聘者只需投递电子简历即可,企业通过电脑进行筛选,方便快捷地找出合格的应聘者。

综上所述,大学生就业指导是一个复杂的问题。就业不仅关乎一个学生的未来,更会影响一个国家的未来。学生是国家的栋梁、社会的骨干,只有学生资源被充分利用,社会才会有更好的发展,所以学校要制定切实有效的计划,以提高大学生就业率为目标,让大学生能够顺利毕业,发挥大学生的真正价值。

参考文献:

[1]曹勇.教育生态学视角下高校就业指导课教学优化策略研究[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5):157-159.

[2]罗明忠,黄莎莎,段珺.就业导向视角下的高校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改革思考——基于经济管理类专业学生的问卷调查与分析[J].高等农业教育,2013,(8):66-70.

[3]胡干萍.论如何加强就业指导课程体系的建设——基于大学生“就业难”视角的分析[J].企业家天地(下旬),2012,(12):118-119.

第3篇: 就业指导论文2000字

摘要:

随着高校不断扩招,毕业生数量逐年上涨,就业问题变得十分的严峻,成为了困扰毕业生的一大羁绊。就业这条道路艰辛且未知,如何乘上社会、政府、高校和个人不断合作发展的东风,在就业的道路上激流勇进,是高校和个人亟待寻找的答案。本文就是针对这个问题分析了现在形势下的就业情况,提出了一些个人建议。

关键词:

就业;大学生;困境;机遇

一、高校大学生就业现状

(一)随着现代社会的不断发展,受教育程度不断提高,大学生的数量越来越多。大部分的毕业生对自己未来的出路感到十分困惑,无论是选择找工作还是考取研究生、公务员,都感觉十分的迷茫。目前的就业形势,从地域讲,许多大学生就业观念比较片面,在北京上海等地区,因为经济发达,物质生活比较丰富,这就导致了这些地方出现了“扎堆”的现象。而在中西部地区,虽然很需要人才,但是因为条件较为艰苦,物质资源较为匮乏,所以招聘不到合适的人才,这就导致了就业的“一边倒”,结构性的矛盾十分突出。从职位来讲,很多学生往往眼高手低,倾向于选择公务员、企业白领等稳定、收入较高的岗位,而对于自身的能力认识、职业发展规划却置之不理。这就使得很多毕业生,在就业初期,因为定位不准确,找不到理想的工作,随着“钉子”越碰越多,自信心丧失,出现了胆怯的心理。还有一些毕业生,因为家庭环境较为安逸,个人志向较为远大,希望在开始,就“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导致很多学生不愿意从基层、最基本的工作干起,就像新闻报道所说,一些地区和单位虽然急需人才,但是因为待遇较低,机遇较少,而无人问津。

(二)大学生的就业受到了多方面的影响。首先是由个人因素决定的,因为事物的变化发展,主要是由事物的内部矛盾引起的。所以很多大学生对就业没有正确的预期,导致就业定位处于“迷茫”的状态。无法实现由学校到社会的转变。一些学生在面试过程中遇到比自己优秀的对手,容易失去自信,主动放弃竞争,错失就业机会。其次家庭教育对大学生的就业也有很深重的影响。第一种是过分溺爱的家长,包揽了子女的所有事情,成为了孩子们成长的保护伞,这就会导致孩子依赖性强,缺乏自制能力,在就业初期退缩在家成为所谓的“啃老族”。第二种是过分干涉孩子的教育模式,不关心孩子的兴趣、爱好和梦想,直接把自己的职业意向强加于孩子身上,剥夺了孩子选择职业的权利,这就会导致孩子为了满足家长的需求,不能发挥所长,错失了最佳择业时机。第三种是放任自流的教育模式,父母对子女的行为完全放任自流,不管不问,导致这部分子女走向社会后自律性较差,难以适应社会的环境。最后,社会环境因素也会对大学生就业产生影响,因为地域和政策的不同,收入分配政策的不合理性使地区收入差距和行业收入差距拉大,导致大学生就业普遍倾向对高收入预期的追求,忽视了对自身的反省和对行业的分析,造成了能力与职位不匹配,使得很多大学生就业的积极性受到了挫伤。

二、新形势下大学生就业的应对策略

(一)抓住机遇,优化就业意识

第一,我国经济持续稳定的发展为大学生就业提供了更多、更好的机会和空间。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创新和发展,人们已经从追求温饱逐渐转变到追求精神生活需求上来,因此产生了许多新兴的产业,比如互联网,IT产业,电子商务等。这就为很多大学生提供了就业的机会。第二,我们党对就业的政策扶持,党的报告指出:就业是民生之本。根据国家的就业政策,完善就业市场机制,改善就业软环境,支持自主创业、自谋职业,加深就业观念教育,使更多的高校大学生成为创业者。完善面向所有困难学生的就业援助制度,努力做好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第三,相关法律的制定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就业促进法》对就业工作提供了法律保证,这也是我国劳动法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我们毕业生提供了法律的保障。第四,高校对于毕业生就业的帮助和扶持,随着高校就业指导机构的建立,指导教师的水平和经验在不断提升,指导形式从单一指导逐渐向多维度发展,指导内容逐渐变得更为丰富,可以根据学生自己的个性、梦想、潜能做到有的放矢。而且在高校的努力下,加强了就业安全性的教育,学生就业被骗的情况越来越少,我国高校就业指导虽然起步较晚,但是质量和建设速度越来越好,越来越快。这些方面使高校大学生在求职过程中,克服了一定程度的茫然和焦虑心理,在应聘求职时渐渐由原来的被动思想转化主动思想,避免出现懒惰现象,面对困难时,他们心中不会存在侥幸心理,能直视就业中所遇到的各种困难,在就业方面中也能较快的调整自身所处位置,对家庭、社会的影响意识增强,能够树立良好的就业方向和就业目标。

(二)大数据背景下,鼓励大学生创新创业

近年来,党和政府高度重视创新创业工作,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引导劳动者转变就业观念,鼓励多渠道,多形式就业,促进创业带动就业。”由于就业形势越来越严峻,很多大学生选择了创业这条道路。加之国家政策上的大力扶持,近些年来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的人越来越多。从问卷调查的结果上可以看到,互联网给予了毕业生一个很好的平台,无论是淘宝店、微商店铺还是在线接设计任务、开发APP,都让很多学生有所收获。对于创业,面对层层重压,要用正确的方法和良好的心态来积极地面对一切挑战。面对缺少资金来启动项目的问题,要学会利用好政府提供的政策和社会提供的融资平台,来争取到稳定的筹集资金、家庭资助、银行贷款等。面对缺少市场管理的经验问题,要提升自身的信心和信念,从一点一滴干起,在实战中一步一个脚印,积累经验和教训,不断成长。不要急于做出成绩,要向成功创新创业者学习,汲取他们创业过程中的成功点,激发创业热情,让创新创业进入可持续发展的良性循环。

(三)构建校企合作办学模式

校企合作办学,实质上就是企业与学校优秀资料的整合与共享,在保证资源分享的前提下,不仅能改善大学生就业难问题,更重要的是能够有效地提升学生的自身知识储备,完善个人综合修养,提高整体技术水平。在合作期间,学生通过企业文化参观、专业课程的学习、项目设计小组实践等一系列环节,从根本上提高了综合能力和职业素养,加强了自身的实际动手能力。学生对此实践环节予以积极反馈,一致认为实习实训使他们更加系统地学习了专业的相关知识,让其将以往学习的知识系统地整合起来,使其所学真正学以致用,对就业环境有了新的认识和看法。在某种程度上,实训环节促使学生对自身的职业规划有了新的认识,明确了自身的发展方向,有助于他们的自我提升和自我完善。校企合作模式的运行,不仅可以保证企业文化的推广,还可以提升企业自身的产业形象,拓宽优质生源的渠道。在某种程度上,企业在协助各高校培养优秀人才的同时,可以丰富自身的文化内涵和人才储备,从长远上保证自身的健康发展;而对高职院校角度来说,打造校企合作发展平台,则能够树立学校的品牌形象,整合学校教育教学资源,增强学校教师队伍的建设,提高学生的就业比例和就业水平,有效的校企合作能够适当缓解大学生就业难问题,良好的合作措施和方案能够较好地平衡企业与学校的双方利益,切实保持整体教育机制的稳定,使企业与学校能够在合作与发展中得到有力的保障,寻求利益的最大化。

(四)合理选择,多条路径就业

条条大路通罗马,创业并不是就业的唯一道路。第一,选择中小企业,国企和外企的待遇虽然好,但是应聘的难度非常大,尤其是对于刚刚毕业没有什么工作经验的大学生,这个时候新兴的中小企业,正是需要人才的时候,抓住机会,擦亮双眼,我想一定可以找到适合自己并且氛围良好的工作岗位。第二,考取公务员,对于这项工作,想必大家不会陌生,稳定的收入和公平的竞争,让很多毕业生为之拼命奋斗。第三,到基层中西部地区。对参加“选聘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三支一持”、“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教师特设岗位计划”等项目,被录取学生给予生活上的补助,而且从中能够得到非常好的锻炼。第四,参加重大科研项目,在这期间,户口、档案可以存放在从事科研项目的单位或在学生入学之前所在地的人才交流中心,同时享受劳务性补助以及相关的社保补助。第五,应征入伍的大学生,在服兵役期间学费将由政府补贴并可以助学贷款,优先享受考军校、选士官、从事技术岗位等待遇;在退伍后参加政法院校为基层公、检、法定向岗位招考优先录取权。第六,“硕士计划”,针对高校师范类学生专设“硕士计划”,凡成绩合格,获得学士学位的师范生可申报硕士计划,通过培养学校的考试、面试合格者可与培养学校签订合同。被录取的学生在县级或以下学校任教。高校毕业生的就业问题现在已经成为了社会的热点问题。从目前的就业形势来看,那就是“机遇和挑战”并存的格局。大学毕业生一定会很快地找到属于自己的一片天地,发挥自己的价值,挖掘出自己的潜能,通过本文阐述的这些做法带动学生就业积极性,同时促使学生具有良好的就业目标和就业目的,为打造新型教育教学体制提供强有力的实践基础,相信随着国家政策的不断扶持,完善高校大学生整体就业模式的规划和制度,对学校、企业、学生和社会而言,都具有极为深刻的现实意义。

第4篇: 就业指导论文2000字

摘要从高校教学和结业形势来看,我国法学专业存在“热专业,冷就业”的特点,法学专业学员数量不断增加,而法学专业人员就业形势依然严峻。本文从本科法学教学及法学人才市场特征为切入点,分析了法学专业就业的优势和不足,对全面依法治国背景下法本学生就业指导工作的相关问题进行浅析。

关键词法学专业就业指导工作方法

中图分类号:G647文献标识码:A

在全面依法治国的背景下,党、国家和社会对法律专业人才的需求量不断增加,全国各大高校也相继创设并发展了法学学科,我国每年法学专业应届生数量呈几何倍数增长。法学专业是现阶段社会的高需求热门职业,但从就业情况来看,法律专业人才也存在显著的“高不成、低不就”的问题,这无疑是对法律人才资源和社会教育资源的滥用。从长远来看,这种法学教育和法律人才就业情况是不利于我国法治建设的,因此解决新形势下法本学生就业问题具有极高的现实意义。

1法学专业本科教学和就业现状

根据麦克斯研究院发布的社会调查研究报告来看,我国法律人才培养正处于高速发展阶段,2014年、2015年、2016年全国各大高校的法本應届生数量以每年30%-40%的幅度增长,而2018年法学专业应届生较2017年增长了35.6%,在部分城市法学专业应届生占本年度应届生总数量的55.6%。这些数据都表明了,我国各大高校存在法学热的特征,法学报考人数以及毕业人数正在呈几何倍数增长。

同时根据麦克斯研究院的报告,在诸多职业中,其中最适合应届生的高薪职业排行中,法学相关职业在前十榜中占据三个席位,部分地区法学相关岗位是法本学生最理想的高薪职业。法学专业的就业面相对广泛,如检察官、法官、律师、公司法务以及其他法律职员。

我国法制建设的高速发展并没有达到法律岗位的大肆扩张。在2010年法律专业人才是社会需求量最大的应届生类型,此时即使超过六成的应届生能够就业于法律职业,社会范围内仍存在岗位空缺。然而到2017年,社会存在法律专业人才过剩问题,真正能够实现对口就业的法律专业人才仅在1/10或1/11左右,超过九成的法律专业人才处于其他岗位上。

2法本学生就业的优势和劣势

2.1优势分析

根据最高法、最高检以及司法部指导和精神,我国法律相关行业逐渐规范化和专业化,即所谓的“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司法考试也正是于2018年更名为全国统一法律职业资格考试,通过该考试的法律人才才具备相应的法律执业资格,才能够在相关岗位就职。并且从2019年开始,非法本专业人员已不具备申请参加这一考试的资格,未来我国绝大多数法律执业人员仅从法本专业学生中产生。

相较于其他专业人员,法本学生具备专业性的优势,法本专业学生比其他专业更加了解法律条文内容、更加理解我国宪法法律精神内涵,对社会公平正义的理解更加充分,这些专业性特征正是我国法制建设过程中需要的专业性人才。

2.2劣势

虽然我国本科法学教育如火如荼,但也存在一些问题,这些问题会成为法本应届生就业时的劣势与不足。

真正的法律实践活动时法理和清理的结合,象牙塔培养出来的法律专业人才虽然熟知发条内容和法律精神,但是终究缺乏相应的经验和阅历,在步入法律相关岗位时需要1-2年的熟悉时间,对于追求效率的加速发展时代,熟悉期的存在是法本专业学生的第一个劣势。第二个劣势来自于法本专业学生自身,法律相关岗位需要极强的专业性,法本学生学习的内容也具有极高的专业性,学生容易形成眼高手低的习惯,不正视某些行业,只关注自己热心的岗位,这是法本专业就业率低的重要原因之一。

3法学本科就业指导

3.1培养正确的就业观

法律岗位具有专业性强的特点,但是这并不意味着所有法本专业学生都可以在“高端岗位”就职,因此需要培养学生正确的就业观。

形成到基层工作的就业观,应当鼓励法学专业学生突破传统观念的限制,乐于到基层工作,在基层工作中积累经验和阅历,通过工作实践积累功绩,逐步提升岗位层次。

引导学生到中小企业工作的就业观。除部分法本专业学生热衷于公务员岗位外,中小企业工作是法本专业学生就业的良好选择。中小企业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存在基数大,能够提供的就业岗位多,而大型企业往往聘任经验丰富的高资历法务人员,因此大型企业对于“菜鸟”法律工作人员并不友好。

3.2鼓励学生参与实习

实习是很多高校学生毕业的必修项目,但是大部分高校并没有完全落实岗位实习,很多学生可以通过伪造实习报告的形式获取学分实现毕业。

对于学生来说,实习不仅仅是毕业项目,更多的是学生能够在毕业前接触到法律岗位,在实习中积累一定的经验,有助于加深学生对岗位的理解,从而做出更加现实的就业意向。另一个方面则是在实习中,学生能够学习校园中接触不到的社会知识,这对学生个人素质的提高具有积极意义。

3.3密切高校和对口岗位的联系

社会要加快司法体制改革,为法学院校学生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通过法律部门或单位的新老人员交替,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建议相关法律部门提供实习岗位和机会,挖掘出一批业务素质高,思想品德好,踏实肯干的毕业生,为就业提供便利。

高校要针对学生就业,开展全程关注。调整学科知识结构,在系统学习法学核心课程的基础上,要培养学生的外语、计算机能力、提高学生文字写作能力。引导树立政权的就业观,以法学学习为基础,以就业为导向,以事业为目标的开设就业指导课,全面统筹指导就业。

作者简介:熊胤(1989.1-)男,汉族,四川眉山人,硕士研究生,四川师范大学助理研究员,研究方向:思政类。

参考文献

[1]贾新岚.法学本科生就业形势分析及对策研究——以青海省高校毕业生为例[J].武汉冶金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7,27(01):65-67.

[2]张荣霞.浅谈法学本科生应具有的法律职业素养[J].法制博览,2017(24):47-48.

[3]焦海洋.浅析法学专业本科生职业规划意识的培养方式[J].求知导刊,2019(07):158.

本文来源:http://www.tuzhexing.com/zhichang/1336601/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