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图者知识网!

今日说法中国大法官“炼成”记,中国大法官胡云腾个人简历介绍

学科教育 时间:2023-11-18

【www.tuzhexing.com--学科教育】

今日说法中国大法官“炼成”记 中国大法官胡云腾个人简历介绍

  中国大法官“炼成”记

  原湖南省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周强履新最高人民法院院长,成为中国首席大法官的消息甫一传出,周强法学科班出身的背景即为人津津乐道。

  除了首席大法官,中国的大法官,究竟是怎么产生的 有何轨迹可循

  3月15日,53岁的周强,接替王胜俊,成为最高人民法院院长。

  纵观周强履历,7年的西南政法学院法律科班出身,10年司法系统工作履历,最终得以问鼎中国首席大法官,无疑符合实务界、学界的期待。

  周强是中国第十三任最高院院长。在他之前,沈钧儒、董必武、谢觉哉等一批党和国家领导人,先后在最高院院长这个职位上,书写过法治与人生的辉煌篇章。

  他们,无疑都是中国大法官。不过,根据1995年2月28日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官法》,“大法官”这个称谓,除了适用于最高院院长(首席大法官),也适用于最高院副院长、最高院审委会委员、各省高院院长(称谓分别为一级、二级大法官)。

  严格说来,周强是继任建新、肖扬、王胜俊之后第四个首席大法官。

  除了首席大法官,中国的大法官,是如何炼成的 本报为此对全国除军队法院以外的55名大法官(统计截至2013年3月18日,包括10位首席大法官、以及现任最高院副院长、审委会委员、现任各省高院院长),进行了实证分析。

  大法官的“法”背景

  回望历史能发现,新中国的首任最高人民法院院长沈钧儒,尽管生长于战乱年代,仍旧具备着无法比拟的法学背景。

  1928年,沈钧儒在上海挂牌执行律师职务。除了拥有这一层背景,沈钧儒还曾担任上海法科学院(建国后并入上海财经大学)教务长。

  1949年10月,民盟创始人沈钧儒受命组建最高法院。根据人民法院暂行组织条例,最高法院先后建立起6个分院。

  继任者董必武,更是在日本研修过法律,本身就是个法学家。至今,在中国法学会,还设置有董必武法学思想研究会,专门从事董必武法学、法治思想研究。

  接任者谢觉哉和杨秀峰,受命于新中国法制遭受重挫之际。因彼时各种运动不断,新中国法制建设停滞不前,甚至遭弃。

  改革开放后,法制建设进入重建和迅速发展的新时期。1997年,“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正式确立。

  与此同时,最高法院任务也转移到为市场经济保驾护航上来。继任者江华、任建新在推动司法建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值得注意的是,老一辈最高院院长,除了沈钧儒、董必武早年的履历更多与司法有关以外,其他院长的履历,还主要集中在党政系统。

  这也与那个年代的革命传统有关。比如,郑天翔院长,早年当过宣传科科长、县长、绥远军政委员会包头工作团团长,建国后,当过北京市委书记、第七机械工业部部长等,唯独与司法系统交集不多。

  专事司法的大法官稀缺

  革命渐行渐远,对于大法官的法学专业素养、履历要求,越来越多被提及。比如,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官法》规定,最高人民法院正、副院长,必须从法官或具备法官条件的人员中,择优选出,而本科以上毕业,且为法律专业或具有法律专业知识,是法官必备条件之一。

  以河北省高院院长卫彦明为例。卫彦明自北京师范大学历史系毕业后,便进入最高人民法院,从书记员做起,后成为最高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委员、执行局局长。在2012年时,卫彦明调任河北省高院,任院长。

  最为稀缺的,当属既有法科知识背景,又是从基层法官做起,一直做到大法官的。根据本报记者的不完全统计,符合上述条件的地方高院系统现任大法官,只有江西省高院院长张忠厚、山东省高院院长周玉华、湖南省高院院长康为民、四川省高院院长王海萍、贵州省高院院长孙华璞等5人,仅占16%。

  倘若将统计数据放宽,将基层检察院系统也计入统计数据,则浙江省高院现任院长齐奇,也属其中之一,因他是从检察系统成长起来,一路成为大法官。

  半数硕士、部分海归

  更多的现任地方大法官,其从政履历,则是党政、司法系统交替。比如,湖北省高院院长李静,从华东政法学院毕业后,在山东省淄博市中级人民法院刑审一庭任书记员、助理审判员;1995年,李静开始走向党政道路,至2001年,已是山东省委副秘书长。2004年,李静又回归司法系统,2013年1月,当选为湖北省高院院长。

  有的则是,先在党政系统工作,后又回归司法系统。如吉林省大法官王常松,北大法学硕士毕业后,到审计署工作,在任吉林省高院院长之前,担任中共松原市委书记。

  从学历上看,46名大法官中,有法学博士10个、法学硕士16个,硕士以上学历占57%。比如,重庆市高院院长钱锋,毕业于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际法学专业、博士;四川省高院院长王海萍,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硕士;贵州省高院院长孙华璞是北大法律硕士。

  值得注意的是,部分地方法院系统大法官,除了法学科班出身,还具备留学经历。比如,江苏省高院院长许前飞,是武汉大学国际经济法博士,曾在美国纽约大学进修;青海省高院院长董开军,从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法学系民法专业毕业,获得法学博士学位后,还曾在2003年赴澳大利亚维多利亚大学法学院做访问学者,且获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论及知识背景与从政履历,最高法院系统内的大法官,最为“豪华”。现有的15名大法官(包括最高法院院长、副院长、审判委员会委员)中,除一人未能查及外,其余14名,全部具有法律知识背景。其中,法学博士6人,法学硕士7人。

  党政、司法履历交替为常态

  党政、司法系统工作履历交替,在近几届最高院院长的从政履历上,最为明显。

  以任建新为例:任老工作过的地方,多与司法系统有交集,比如,中央政法委员会、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法律部等,但也并非一路纯粹走司法道路,在建国前夕,任老曾任华北人民。


  如果把从基层做起,在司法系统内成长的法官,称为“司法型大法官”,历任最高院院长中,真正符合这一条件的,为数甚少。

  但以此分析各省级高院现任院长,就有其意义所在。根据本报记者的统计,在统计到的31名现任地方高院院长中,从基层司法系统做起,一路做至大法官的,有14名;主要以法律为知识背景的,有15名。

  从从政履历来看,这些符合条件的“司法型大法官”,也不尽相同。有的有法科知识背景,有的则没有;有的是一路从基层司法系统做到大法官,有的中途辗转过党政系统。

本文来源:http://news.52Fuqing.com/newsshow-890753-2.html

本文来源:http://www.tuzhexing.com/jiaoyu/1331031/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