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图者知识网!

中俄经贸合作论文,中俄经贸合作网

财会金融 时间:2021-03-24

【www.tuzhexing.com--财会金融】


推动适应中俄经贸发展需要的金融服务与合作预览:
一、中俄双边经贸合作的发展状况及未来趋势(一)中俄贸易迅速发展的趋势明显亚洲金融危机过后,中俄双边贸易发展迅速。1998~2002年间,中俄双边贸易年均增长速度高达21.5%,其中2000年和2001年的增幅都在30%以上,到2002年中俄进出口额达到了119.3亿美元,俄罗斯成为中国第八大贸易伙伴
推动适应中俄经贸发展需要的金融服务与合作正文:
一、中俄双边经贸合作的发展状况及未来趋势
  (一)中俄贸易迅速发展的趋势明显

  亚洲金融危机过后,中俄双边贸易发展迅速。1998~2002年间,中俄双边贸易年均增长速度高达21.5%,其中2000年和2001年的增幅都在30%以上,到2002年中俄进出口额达到了119.3亿美元,俄罗斯成为中国第八大贸易伙伴国(参见表1)。

  在中俄贸易中,中方的进口大于出口,且随着中俄贸易的发展,贸易差额逐年上升。这主要与中俄贸易商品结构和统计口径有关。中国出口到俄罗斯的商品以服装、鞋类、土特产品、粮食、食品等劳动密集型产品和农产品为主,从俄进口的商品则以飞机、钢坯、肥料、原木、冻鱼、成品油、钢材、船舶、纸浆、塑料等军工产品和资源密集型产品为主,这造成了中方的进口商品金额超出了出口。2002年中国对俄贸易逆差有所降低,一方面是因为中国出口的机电产品有所增加;另一方面是因为边境地区逐步将边民互市贸易和边境旅游购物纳入了海关统计。

表1  中国对俄贸易发展走势(单位:亿美元)


  影响未来双边贸易发展最主要因素是各自国内经济的发展趋势,如果中、俄经济都能保持平稳发展的态势,双边的贸易往来还将持续增长。根据世界银行、IMF、OECD等组织的预测,中、俄两国经济的增长势头依然稳定。因此,可以判断双边的贸易将继续扩大。在贸易的商品结构方面,我国对俄出口的传统商品,如服装、鞋帽等虽仍将占主要地位,但比重将会降低;而机电产品的出口比重会进一步增加;从俄进口的商品不会有太大的变化。

  (二)中俄双方投资活跃,但规模有限

  在双边贸易发展的同时,双方相互投资也日趋活跃。截至2002年9月底,经外经贸部批准并备案的在俄中资企业有474家,总投资规模3.03亿美元,主要从事贸易、微电子、通讯、家用电器组装、木材加工等;俄在华投资项目共1383个,合同外资金额7.06亿美元,主要集中在核电、汽车、农机组装和化工领域。但双方相互投资的规模都不大,中国在俄罗斯的投资只占俄年吸收外资的6%;俄在华投资则不到中国吸收外资的1%。

  俄罗斯对华投资主要分布在黑龙江、吉林、辽宁、内蒙古、山东等地。投资行业集中在制造业、交通运输仓储邮电、建筑业、批发零售商业餐饮业和科技研究技术咨询行业,2001年所占比重分别达到58.5%、15.9%、6.1%、5.9%和3.2%(根据DRC数据库计算)。总体上看,俄罗斯企业在华投资规模较小、资本装备程度比较低,经济效益欠佳,对当地税收与就业的贡献较为有限。但是这些企业产品主要面向国外市场,带动了我国出口增长;而且由于其原料和材料的当地采购率比较高(进口依存度很低),对当地上游产业的相对生产诱发效果比较明显,这一点明显不同于以加工贸易方式为主的日本、韩国等来源的投资企业。

  中国在俄罗斯的企业大部分为中小企业,主要分布在莫斯科、圣彼得堡等大城市以及西伯利亚和远东地区,涉及贸易、餐饮业、轻纺加工、家用电器组装、通讯、微电子技术、木材加工、农业种植等领域。总体上看,对俄罗斯投资目前仍然没有形成规模。多数与双边贸易活动直接相关,营业范围更多集中在一般消费品和家用电器产品的生产与贸易方面。目前中国的TCL、春兰、华为等知名家电和电子企业已在俄罗斯投资发展业务。

  囿于俄罗斯的资金现状,俄对中的投资在未来几年仍会保持在现有水平。但中对俄的投资却有可能出现明显增长,这主要是受我国进一步放松对企业“走出去”限制的影响。近来,我国从外汇管理、审批等环节放松了对企业境外投资的限制,有利于我国对外投资的增加。随着俄罗斯国内经济、法制环境的改善,到俄罗斯投资的企业将会增加。

  (三)中俄工程承包与劳务合作潜力巨大

  工程承包与劳务合作是中俄两国经济合作的又一个重要领域。俄罗斯对华劳务合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俄科技人员通过中俄政府间的科技合作协议或者其他途径来华从事科学研究、咨询与新产品开发、技术转让活动。除此之外,来华从事长期或短期商贸、演艺、餐饮服务等商业活动的俄罗斯劳务人员也达到了一定规模。根据国家旅游局统计,2002年中国接待的俄罗斯客人达到127 7万人(次)的规模,相当于全部外国客人的1/10左右。如果按照本课题组去年的研究成果,保守估计大约有17.7%的来华人员是从事劳务活动,2002年俄罗斯对我国的劳务输出约为22.5万人(次)。

  中国在俄罗斯承包工程、劳务合作的业务基本上集中在俄罗斯远东和西伯利亚地区,主要分布在基础设施、建筑装修、森林采伐、农业合作等领域,大项目较少,整体规模较小,合作潜力尚待进一步挖掘。当前,主要通过森林开发带动一批劳务输出。2002年,中国与俄罗斯完成的承包工程金额为9952万美元,劳务合作金额为8552万,分别比上一年增加了10.4%和41%。

  目前,俄罗斯对华的劳务合作面临新的机遇:中国东北老工业基地改造。东北老工业基地改造需要引进大量的技术人才,而俄罗斯的科研技术人才资源丰富,在技术科学、计算科学等领域具有学位的专家绝对人数比美国多30~40%。由于历史、地理和成本方面的原因,中国东北从俄罗斯引进技术人才将更加便利、更具效益。如果我国政府能从政策上加以引导,俄罗斯对我国的人才输出将有较快的增长。由于受以往我方经营不规范、俄方法制环境不完善、排斥中国人心理等不利因素的影响,我国对俄罗斯的劳务输出一度出现比较明显的下降,但我方在主要合作领域的竞争优势依然存在,只要在规范经营、与当地政府搞好关系方面继续努力,随着俄方合作环境的改善,对俄劳务输出仍可能恢复到20世纪90年代中期的水平,并有可能出现新的增长。

  二、中俄经贸合作发展对金融服务的要求

  (一)通畅的贸易结算渠道

  在国际贸易中,通畅的贸易结算渠道是保证双边贸易快速发展的重要条件。一般地,双边贸易额越大,对贸易结算渠道通畅程度的要求越高。根据贸易的方式不同,结算的方式也会发生变化。在易货贸易中,双方交换的商品就是用作结算的媒介;而在常规贸易中,货币是结算的媒介。货币结算是当前国际贸易的主要结算方式,主要渠道包括银行结算、个人携带现金结算和地下钱庄结算。随着国际银行信用体系的发展,在当前的国际贸易中,银行结算是最普遍的贸易结算渠道。通过银行间的电子传输系统和信用结算体系,不同国家间的贸易行为得以顺利实现。根据实际业务的需要,银行结算又包括托收、电汇、信用证等多种方式。由于信用证结算包含有银行信用的成分,而且受《跟单信用证统一惯例(500号)》规范,越来越成为各国进出口商所倚重的结算工具,尤其是在开发新客户的过程中,信用证结算可以帮助出口商降低信用风险,增进双方的信任。个人携带现金结算一般多在边境贸易中使用,而地下钱庄结算主要发生在经济发展不

平衡、银行业务不发达的国家和地区间。
  1992年以后中俄双边贸易之间由政府间计账贸易转向市场导向的钱货贸易,结算方式也由物物结算转变为货币结算。在钱货贸易发展的最初阶段,贸易方式并不规范,“倒包”现象普遍,一般贸易量有限,因此结算多是现金结算,或者在中国境内完成,或者在俄罗斯境内完成,这就涉及到大量的现金转移,参与交易的进出口商往往要携带数额巨大的现金。由于携带现金的安全性很差,因此出现了对银行汇款的需求。另外,由于交易方式的逐步规范,对信用证结算的需求也越来强烈。这就需要中俄银行间拥有比较通畅的结算体系。通畅的结算体系要靠统一的技术系统支持,和双方的相互信任维系。目前,俄罗斯的银行众多,但信用好的不多,而且受业务习惯和资金的限制,许多银行在技术系统方面与国际并不接轨,如缺乏国际间接


推动适应中俄经贸发展需要的金融服务与合作预览:

一、中俄双边经贸合作的发展状况及未来趋势(一)中俄贸易迅速发展的趋势明显亚洲金融危机过后,中俄双边贸易发展迅速。1998~2002年间,中俄双边贸易年均增长速度高达21.5%,其中2000年和2001年的增幅都在30%以上,到2002年中俄进出口额达到了119.3亿美元,俄罗斯成为中国第八大贸易伙伴
推动适应中俄经贸发展需要的金融服务与合作正文:
发信用证比较普遍使用的SWIFT(全球银行间金融电信协会)系统,因此开展信用证业务受阻,许多业务要通过第三方银行(通常是欧美在俄的银行),延长了结算时间,阻碍了贸易的正常进展。而我国银行在俄的分支机构主要集中在莫斯科,业务范围比较有限,客观上也造成中俄结算渠道不畅。
  (二)灵活的融资方式

  在中俄的双边经贸关系中,两国的资金状况和经营主体的特点决定了在未来经贸合作过程中,必须要建立灵活的融资方式。俄罗斯是资金短缺的国家,在经济发展过程中,急需外部资金的支持;中国在经济快速发展过程中,资本积累有了很大的进步,产业结构也逐步从劳动密集型向资本、技术密集型方向转变,这在很大程度得益于大量外商直接投资的进入,据统计,200 2年实际使用FDI金额高达527亿美元,占当年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超过了10%,今后为保证外向型经济的持续发展,改善投资环境,进一步加大引进外资的力度,仍将是我国外经工作的重点。

  受制于两国企业的实力和市场环境,中小企业一直是中俄经贸合作的主力,只有少数政府支持的大项目,会有大型国有企业的参与。中小企业的融资问题一直是束缚其正常经营活动的因素。

  融资可分为贸易融资和投资融资。以贸易活动为基础的出口信贷是帮助企业开拓海外市场的主要工具,尤其是那些市场风险比较高的国家。俄罗斯进口企业的资金有限,对我国能否提供优惠的出口信贷融资非常关心,但由于其信用问题,我国银行在提供出口信贷时比较谨慎,一般只向俄大银行提供信贷额度。目前,我国的各大银行与俄签定的出口信贷框架协议基本上集中在俄外贸银行(外贸银行于1990年成立,俄罗斯央行是其最大的股东(99.9%),按自有资本和资产规模排名为俄罗斯第二大银行)。由于缺乏竞争,俄银行在进行转贷时,通常收取7~15%的转贷利息,致使我国的出口信贷在到达俄企业手中时,成本过高,影响了俄进口商的积极性。投资融资主要是针对投资项目的贷款。一般地,如果是涉及能源、资源、交通等国家战略的大项目,基本上可以获得政府资金的支持,并能够带动商业银行的投入。但对于其他商业性的项目,资金获取的难易主要依企业的实力。那些实力强、信誉好的企业比较容易获得。由于中俄双方国内的信用评估体系不健全、不透明,银行在提供贷款时采取比较单一的标准,这显然无法满足以中小企业为主的经贸活动的需要。

  (三)实用的担保体系

  金融服务的提供与消费必须以信用作支撑。在中俄跨国金融服务的提供与消费过程中,信用基础比较薄弱。俄罗斯的金融机构众多,但规模小,缺乏实力。在俄罗斯1300多家银行中,有800多家银行的总资产约100万美元。俄罗斯虽然对银行进行了股份制改革,但国有控股的银行仍占主导地位。这些银行拥有80%的家庭存款和25%的银行总资产,在经营管理中计划经济的痕迹比较重,经营风险也比较大。我国的银行在商业化经营方面的改革比较快,银行在选择提供金融服务的国家、对手方面根据风险和收益进行决策,因此在面对俄罗斯这个商机无限、风险较高的市场,希望能够存在比较实用的担保体系,尽量减少银行在提供信贷服务时的风险。

  但俄罗斯央行对外债不提供担保,最多只能出具“安慰函”,而我国商业性信贷担保机构也不愿意过多地在高风险地区投放力量,因此双方在信贷方面的合作受阻,到目前为止我国的商业银行只与外贸银行签订了8亿美元的转贷出口买方信贷,而进出口行则向俄方提供了15亿~20亿美元的项目授信额度,但尚未有项目使用该资金,主要原因在于收益好的大项目,在没有担保的情况下,光靠某一家银行,很难对抗风险。

  (四)多层次、宽领域、重实效的合作体系

  金融合作本身是两国经贸合作的重要内容,同时通过加强与贸易投资有关的金融服务,进一步促进双方经贸合作的快速发展。对于中、俄这种经济转型、国内金融服务不很发达的经济体,自上而下的金融合作是增进双方信任程度、拓宽双边金融服务领域、提升服务质量的捷径。

  中俄双方对金融合作的态度都很积极,政府、央行、商业银行、政策性银行间的合作都有很大的进展。政府层面,在总理定期会晤机制框架下,成立了中俄银行合作分委会,旨在召集银行业人士,讨论双边合作的问题。中央银行层面,积极推动双方高层互访,增加双方的了解和信任;签署了5个双边合作协议,合作内容涉及外汇监管、人员培训、金融监管、贸易结算和反洗钱等方面。商业银行层面,我方与俄银行建立代理行关系;与俄银行签订合作协议,加强相互间的业务合作;互设机构;举办金融合作论坛,加强信息沟通等。政策性银行层面,我国进出口行提供了15亿~20亿美元的项目授信额度,2002年与外贸银行签订了1亿美元的授信额度。

  虽然中俄之间的金融合作体系已初具多层次、宽领域的特点,但尚有许多不足之处,主要表现为:一是实效性差,央行之间就金融合作签订了众多协议,但却没有得到很好的执行,尤其是在结算、信贷方面的合作,如果能切实落实已签协议的精神,中俄金融合作对经贸关系的促进将高于已取得的成绩;二是政策金融方面的合作弱于商业金融方面的合作,主要表现为进出口行在俄罗斯的业务进展缓慢,在帮助企业开拓俄罗斯市场方面,远远没有发挥出应有的作用;三是国内担保机构缺乏针对俄市场的业务品种,在促进双方信用发展方面的作用有限。

  三、政府应发挥更加积极的作用

  中俄金融服务与合作的最主要障碍在于双方金融机构之间没有形成相互信任的良好环境。虽然各层次的交往都在进行,但实际业务合作进展缓慢。就目前的实际情况 而言,政府在增进相互信任、促进金融服务与合作方面应发挥更加积极的作用。

  第一,继续在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框架下,推动双边金融合作。一方面,要重视已签协议的实施和执行,制定相关协议的实施办法,督促有关部门切实执行,并对执行情况和后续工作进行追踪,对不足和失误及时弥补和调整;另一方面,开辟新的合作领域,进行更广泛的合作,如人民币结算和贷款、防范金融危机等。

  第二,充分发挥政策性金融的作用,为开辟俄方市场创造更有利的条件。我国在政策性金融的使用上,一直是将亚非拉的发展中国家作为主要的

对象。尽管在苏联解体后,俄罗斯经济状况曾极度恶化,但俄罗斯并?是我国政策性金融支持的重点。应该认识到,俄罗斯经济正在持续恢复,我国商品和企业在俄市场的发展潜力巨大,同时俄市场又是个风险高的市场。在这种形势下,必须要借助政策性金融的力量,才能使我国商品和企业在开辟俄罗斯市场方面先行一步,如果等到市场成熟时再进入,恐怕就无法与美、欧、日等发达国家和地区的商品和企业进行竞争。
  第三,争取以几个大项目为平台,为我国银行打开通往俄罗斯信贷市场的道路。俄罗斯对信贷资金的需求很大,我国银行也有一定的资金寻找有利可图的信贷项目,通过加强双方的资金联系,对建立战略协作伙伴关系非常有帮助。但由于双方之间存在信息不对称,加上俄对外债不担保的政策,致使我国银行在俄罗斯信贷市场上,鲜有作为。政府需要加强与俄方的信息沟通,并向我国银行及时公布,在此基础上选择几个有潜力的大型项目,通过财政、金融支持等手段,争取在这些项目上,打开俄罗斯的信贷市场,增进中俄之间的资金联系。

  第四,探索新的以俄市场为目标的担保方式,增加我银行开辟俄罗斯市场的积极性。鉴于俄罗斯担保体系不发达,为增加我银行开辟俄市场的积极性,一方面要加强我国国内担保机构开发以俄市场为目标的业务品种;另一方面可以尝试借助国际金融担保机构的力量,为我银行在俄的业务提供担保。

  第五,借助俄加入WTO之机,支持我银行进入俄市场。俄金融市场虽然没有严格禁止外资银行的进入,但我国银行只能在俄建立全资附属行,总行对其经营的控制力较弱,经营范围也仅限于在俄华人和华侨。目前,中俄之间正在就俄加入WTO进行双边谈判。我方可就我国银行在俄的机构类型、经营范围提出要价,提升我银行在俄经营


推动适应中俄经贸发展需要的金融服务与合作预览:

一、中俄双边经贸合作的发展状况及未来趋势(一)中俄贸易迅速发展的趋势明显亚洲金融危机过后,中俄双边贸易发展迅速。1998~2002年间,中俄双边贸易年均增长速度高达21.5%,其中2000年和2001年的增幅都在30%以上,到2002年中俄进出口额达到了119.3亿美元,俄罗斯成为中国第八大贸易伙伴
推动适应中俄经贸发展需要的金融服务与合作正文:
的能力,拓宽经营范围。这也有利于加强双边的金融服务与合作。

本文来源:http://www.tuzhexing.com/peixun/1045177/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