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图者知识网!

违约责任的承担方式

试题 时间:2023-07-27

【www.tuzhexing.com--试题】

违约责任的承担方式

  试题

  承担违约职责的方式有哪些?

  答案:

  根据《合同法》的规定,承担违约职责的方式主要有继续履行、支付违约金、赔偿损失、支付定金以及其他补救措施。

  相关阅读:

  违约职责的形式,即承担违约职责的具体方式。对此,民法通则第111条和合同法第107条作了明文规定。合同法第107条规定:当事人一方不履行合同义务或者履行合同义务不贴合约定的,应当承担继续履行、采取补救措施或者赔偿损失等违约职责。据此,违约职责有三种基本形式,即继续履行、采取补救措施和赔偿损失。当然,除此之外,违约职责还有其他形式,如违约金和定金职责。[由www.fzsjob.com整理]

  (一)继续履行

  1。继续履行的概念。继续履行也称强制实际履行,是指违约方根据对方当事人的请求继续履行合同规定的义务的违约职责形式。其特征为:

  (1)继续履行是一种独立的违约职责形式,不一样于一般好处上的合同履行。具体表此刻:继续履行以违约为前提;继续履行体现了法的强制;继续履行不依附予其他职责形式。

  (2)继续履行的资料表现为按合同约定的标的履行义务,这一点与一般履行并无不一样。(3)继续履行以对方当事人(守约方)请求为条件,法院不得径行判决。

  2。继续履行的适用。继续履行的适用,因债务性质的不一样而不一样:

  金钱债务:无条件适用继续履行。金钱债务只存在迟延履行,不存在履行不能,因此,应无条件适用继续履行的职责形式。

  非金钱债务:有条件适用继续履行。对非金钱债务,原则上能够请求继续履行,但下列情形除外:

  (1)法律上或者事实上不能履行(履行不能);

  (2)债务的标的不适用强制履行或者强制履行费用过高;

  (3)债权人在合理期限内未请求履行(如季节性物品之供应)。

  (二)采取补救措施

  1。采取补救措施的含义。采取补救措施作为一种独立的违约职责形式,是指矫正合同不适当履行(质量不合格)、使履行缺陷得以消除的具体措施。这种职责形式,与继续履行(解决不履行问题)和赔偿损失具有互补性。

  2。采取补救措施的类型。关于采取补救措施的具体方式,我国相关法律作了如下规定(1)合同法第111条规定为:修理、更换、重作、退货、减少价款或者报酬等;

  (2)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52条规定为:修理、重作、更换、退货、补足商品数量、退还货款和服务费用、赔偿损失;

  (3)产品质量法第40条规定为:修理、更换、退货、赔偿损失。

  3。采取补救措施的适用。在采取补救措施的适用上,应注意以下几点:

  (1)采取补救措施的适用以合同对质量不合格的违约职责没有约定或者约定不明确,而依合同法第61条仍不能确定违约职责为前提。换言之,对于不适当履行的违约职责形式,当事人有约定者应依其约定;没有约定或约定不明者,首先应按照合同法第61条规定确定违约职责;没有约定或约定不明又不能按照合同法第61条规定确定违约职责的,才适用这些补救措施。

  (2)应以标的物的性质和损失大小为依据,确定与之相适应的补救方式。

  (3)受害方对补救措施享有选取权,但选定的方式应当合理。

  (三)赔偿损失

  1。赔偿损失的概念与确定方式。赔偿损失,在合同法上也称违约损害赔偿,是指违约方以支付金钱的方式弥补受害方因违约行为所减少的财产或者所丧失的利益的职责形式。赔偿损失具有如下特点:

  (1)赔偿损失是最重要的违约职责形式。赔偿损失具有根本救济功能,任何其他职责形式都能够转化为损害赔偿。

  (2)赔偿损失是以支付金钱的方式弥补损失。金钱为一般等价物,任何损失一般都能够转化为金钱,因此,赔偿损失主要指金钱赔偿。但在特殊状况下,也能够以其他物代替金钱作为赔偿。

  (3)赔偿损失是由违约方赔偿守约方因违约所遭受的损失。首先,赔偿损失是对违约行为所造成的损失的赔偿,与违约行为无关的损失不在赔偿之列。其次,赔偿损失是对守约方所遭受损失的一种补偿,而不是对违约行为的惩罚。

  (4)赔偿损失职责具有必须的任意性。违约赔偿的范围和数额,可由当事人约定。当事人既能够约定违约金的数额,也能够约定损害赔偿的计算方法。

  赔偿损失的确定方式有两种:法定损害赔偿和约定损害赔偿。

  2。法定损害赔偿。法定损害赔偿是指由法律规定的,由违约方对守约方因其违约行为而对守约方遭受的损失承担的赔偿职责。根据合同法的规定,法定损害赔偿应遵循以下原则:

  (1)完全赔偿原则。违约方对于守约方因违约所遭受的全部损失承担的赔偿职责。具体包括:直接损失与间接损失;用心损失与消极损失(可得利益损失)。合同法第113条规定,损失“包括合同履行后能够获得的利益”,可见其赔偿范围包括现有财产损失和可得利益损失。前者主要表现为标的物灭失、为准备履行合同而支出的费用、停工损失、为减少违约损失而支出的费用、诉讼费用等。后者是指在合同适当履行后能够实现和取得的财产利益。

  (2)合理预见规则。违约损害赔偿的范围以违约方在订立合同时预见到或者应当预见到的损失为限。合理预见规则是限制法定违约损害赔偿范围的一项重要规则,其理论基础是意思自治原则和公平原则。对此应把握以下几点:①合理预见规则是限制包括现实财产损失和可得利益损失的损失赔偿总额的规则,不仅仅用以限制可得利益损失的赔偿;②合理预见规则不适用于约定损害赔偿;③是否预见到或者应当预见到可能的损失,应当根据订立合同时的事实或者状况加以决定。

  (3)减轻损失规则。一方违约后,另一方应当及时采取合理措施防止损失的扩大;否则,不得就扩大的损失要求赔偿。其特点是:一方违约导致了损失的发生;相对方未采取适当措施防止损失的扩大,造成了损失的扩大。

  3。约定损害赔偿。约定损害赔偿,是指当事人在订立合同时,预先约定一方违约时应当向对方支付必须数额的赔偿金或约定损害赔偿额的计算方法。它具有预定性(缔约时确定)、从属性(以主合同的有效成立为前提)、附条件性(以损失的发生为条件)。

  (四)违约金

  1。违约金的概念和性质。违约金是指当事人一方违反合同时应当向对方支付的必须数量的金钱或财物。依不一样标准,违约金可分为:

  (1)法定违约金和约定违约金;

  (2)惩罚性违约金和补偿性(赔偿性)违约金。合同法施行之前,我国的违约金制度兼容以上各种形态,合同法则作了新的规定。

  根据现行合同法的规定,违约金具有以下法律特征:

  (1)是在合同中预先约定的(合同条款之一);

  (2)是一方违约时向对方支付的必须数额的金钱(定额损害赔偿金);

  (3)是对承担赔偿职责的一种约定(不一样于一般合同义务)。

  2。违约金的增加或减少。违约金是对损害赔偿额的预先约定,既可能高于实际损失,也可能低于实际损失,畸高和畸低均会导致不公平结果。为此,各国法律规定法官对违约金具有变更权,我国合同法第114条第2款也作了规定。其特点是:

  (1)以约定违约金“低于造成的损失”或“过分高于造成的损失”为条件;

  (2)经当事人请求;

  (3)由法院或仲裁机构裁量;

  (4)“予以增加”或“予以适当减少”。

  关于违约金的增加,《合同法解释(二)》第28条还规定:当事人依照合同法第114条第2款的规定,请求人民法院增加违约金的,增加后的违约金数额以不超过实际损失额为限。增加违约金以后,当事人又请求对方赔偿损失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

  关于违约金的减少,《合同法解释(二)》第29条还规定:当事人主张约定的违约金过高请求予以适当减少的,人民法院应当以实际损失为基础,兼顾合同的履行状况、当事人的过错程度以及预期利益等综合因素,根据公平原则和诚实信用原则予以衡量,并作出裁决。当事人约定的违约金超过造成损失的30%的,一般能够认定为合同法第114条第2款规定的“过分高于造成的损失”。

  (五)定金职责

  所谓定金,是指合同当事人为了确保合同的履行,根据双方约定,由一方按合同标的额的必须比例预先给付对方的金钱或其他替代物。对此担保法作了专门规定。合同法第115条也规定:当事人能够依照担保法约定一方向对方给付定金作为债权的担保。债务人履行债务后,定金应当抵作价款或者收回。给付定金的一方不履行约定的债务的,无权要求返还定金:收受定金的一方不履行约定的债务的,应当双倍返还定金。据此,在当事人约定了定金担保的状况下,如一方违约,定金罚则即成为一种违约职责形式。

本文来源:http://www.tuzhexing.com/zhongkao/1297414/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