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图者知识网!

猴枣的本草考证,本草考证

医学类 时间:2021-03-02

【www.tuzhexing.com--医学类】

预知子一药始载本草为《开宝本草》,有“杀虫疗蛊,治诸毒”的功效。考蛊字,一是泛指虫毒结聚,肝脾受伤,络脉瘀寒所致的臌胀;二是指少腹热痛而小便白浊的病症;三是指古代用一种毒虫所做的毒药。《中国药典》1995年版记载其功效为“舒肝理气,活血止痛,利尿,杀虫。用于脘胁胀痛,经闭痛经,小便不利,蛇虫咬伤。”这与古代本草记载的功效相近似。但是,关于预知子一药的品种来源,《中国药典》1995年版记载为木通科植物,而《本草学》考证为葫芦科植物。为了正本清源,笔者对以上药物进行了本草考证与原植物鉴定,现分别论述如下。
一、预知子正品来源为葫芦科植物王瓜的种子
《开宝本草》曰:“预知子有皮壳,其实如皂荚子。”《本草图经》曰:“预知子,旧不载所出州土。今淮、蜀、汉、黔、壁诸州有之。作蔓生,依大木上,叶绿,有三角,面深背浅。七月八月有实作房,初生青,至熟深红色,每房有子五七枚,如皂荚子,斑褐色,光润如飞蛾。”并附有“壁州预知子”图。细看其图,主要植物形态特征:攀援藤本;根部膨大为长纺锤形;茎有卷须;叶互生,叶片掌状分裂;果实如瓜状;两个放大绘制的解剖果实中,有种子多枚;6枚放大绘制的种子明显呈十字形,酷似葫芦科植物王瓜的种子。考《本草图经》所云“壁州”,即现在的四川省通江县附近的地区。再考以上本草所记载的预知子植物形态特征,与葫芦科植物王瓜Trichosanthes cucumeroides (Ser.) Maxim.基本相同。??

二、古代本草记载的王瓜,主要品种来源为葫芦科植物赤??或南赤??
?? 王瓜一药的始载本草为《神农本草经》,又名土瓜,赤??子。《神农本草经》曰:“王瓜,味苦,寒。主消渴,内痹,瘀血月闭,寒热酸疼,益气愈聋。”《名医别录》曰:“王瓜,无毒。疗诸邪气,热结,鼠瘘,散痈肿、留血,妇人带下不通,下乳汁,止小便数不禁,逐四肢骨节中水,疗马骨刺人疮。生鲁地平泽、田野及人家垣墙间,三月采根,阴干。”《本草经集注》曰:“今土瓜生篱院间。亦有子熟时赤如弹丸。”《新修本草》曰:“此物蔓生,叶似栝楼,圆无叉缺,子如栀子,生青熟赤,但无棱尔,根似葛,细而多糁。北间者,累累相连,大如枣,皮黄肉白,苗子相似,根状不同。试疗黄疸,破血,南者大胜也。”《本草图经》曰:“王瓜,今处处有之,月令四月王瓜生,即此也。叶似栝楼。圆无叉缺,有刺如毛,五月开黄花,花下结子如弹丸,生青熟赤,根似葛,细而多糁。谓之土瓜根。北间者,其实累累相连,大如枣,皮黄肉白,苗叶都相似,但根状不同耳,三月采根,阴干。”并附有“均州王瓜”图。观其图,主要有以下特征:藤本;根长条形块状;茎有卷须;单叶不分裂(无叉缺),叶先端尖;果实瓜状。《本草纲目》曰:“王瓜,三月生苗,其蔓多须,嫩时可茹。其叶圆如马蹄而有尖,面青背淡,涩而不光。六七月开五出小黄花成簇。结子累累,熟时有红黄二色,皮亦粗涩。根不似葛,但如栝楼根之小者,澄粉甚白腻,须深掘二三尺乃得正根。”考以上本草所记载的王瓜植物形态特征,与葫芦科植物赤??Thladiantha dubia Bge.或南赤 Thladiantha nudiflora Hemsl. ex Forbes et Hemsl.基本相符。同时,赤??至今在我国辽宁、宁夏等省区仍称 作王瓜入药,有理气、活血、祛痰、利湿、通乳的功效,主治跌打损伤、气滞胁痛、黄疸、乳汁不下等病症。这与古代本草记载王瓜的功效极其相似。而葫芦科植物王瓜Trichosanthes cucumeroides (Ser.) Maxim. 花冠白色,叶片常分裂,两面无硬毛或刚毛,显然与以上古代本草记载王瓜的形态特征不同。
根据以上本草所述考证,我们可以认定古代本草记载的王瓜一药,其主要品种来源为葫芦科植物赤?? Thladiantha dubia Bge.或南赤??Thladiantha nudiflora Hemsl. ex Forbes et Hemsl.。
三、木通的果实不是预知子,而是燕覆子
《中国药典》1995年版记载预知子的来源为木通科植物木通 Akebia quinata (Thunb.) Decne.、三叶木通 Akebia trifoliata (Thunb.) Koidz.或白木通 Akebia trifoliata (Thunb.) Koidz. var. australis (Diels) Rehd. 的干燥近成熟果实,显然是缺乏本草学依据的。以上木通科植物主要共同形态特征:茎无卷须;叶簇生,为3~5片有柄小叶组成的复叶;浆果成熟时紫色;种子细小,长仅5mm左右,不呈十字形;以果实入药而不是以种子入药。这些特征与古代本草记载的预知子明显 显不同。因此,我们可以认定木通的果实不是预知子。
?ツ就ǎ?在古代本草上原名通草。《新修本草》云:“此物大者径三寸,每节有二三枝,枝头有五叶,其子长三四寸,核黑穰白,食之甘美,南人谓之燕。”《本草图经》曰:“今泽、潞、汉中、江、淮、湖南州郡亦有之。生作藤蔓,大如指,其茎干大者径三寸,每节有二三枝,枝头出五叶,颇类石韦,又?芍药,三叶相对,夏秋间开紫花,亦有白花者,结实如小木瓜,核黑穰白,食之甘美,南人谓之燕覆,又云乌覆。”正月二月采枝,阴干用。”以上所述,显然与木通科植物木通 Akebia quinata (Thunb.) Decne.、三叶木通 Akebia trifoliata (Thunb.) Koidz. 或白木通 Akebia trifoliata (Thunb.) Koidz. var. australis (Diels) Rehd. 的形态特征相符。其果实名燕覆子。早在《新修本草》中已有食用记载,至今在我国民间仍为食用鲜果之一。关于燕覆子的性味功效,历代本草学家亦有论述。孟诜《食疗本草》云:“燕覆子,平,厚肠胃,令人能食,下三焦,除恶气,和子食之更好。江北人多不识,江南人多食。”陈士良《食性本草》云:“燕覆子,寒,无毒,主胃口热闭,反胃不下食,除三焦客热。此是木通实,名桴木炎子。茎名木通。”《日华子本草》云:“木通,安心除烦,止渴退热。……子名燕覆子,七八月采。”据以上本草所述考证,燕覆子即木通科植物木通 Akebia quinata (Thunb.) Decne.、三叶木通 Akebia trifoliata (Thunb.) Koidz. 或白木通 Akebia trifoliata (Thunb.) Koidz. var. australis (Diels) Rehd. 的果实。此外,根据以上本草所述考证,我们还可以得出结论:木通果实与古代本草所记载的预知子性味功效不同。《中国药典》1995年版所载木通果实的性味功效,如“苦,寒”,“活血止痛”,“杀虫”,用于“脘胁胀痛,经闭痛经”,“蛇虫咬伤”等,显然不符合古代本草所载燕覆子的传统用药经验。
?? 四、传统药用正品预知子不是合子草??
《本草学》的作者考证预知子来源为葫芦科植物合子草 Actinostemma tenerum Griff.。然而,合子草蒴果极小,长16~25mm,直径10~20mm,绿色,成熟后由近中部盖裂,每个果实中通常仅有2枚种子,种子不呈十字形。这与古代本草记载的预知子形态特征显然不同。考合子草一药,《本草图经》云:“合子草有小毒,子及叶主蛊毒、螫咬,捣敷疮上。蔓生岸旁,叶尖花白,子中有两片如合子。”这些特征,与葫芦科植物合子草Actinostemma tenerum Griff.完全相同。而其果实中“有两片如合子”,与古代本草记载的预知子果实中有五至七枚种子的特征根本不同。因此,我们可以认定古代本草记载的传统药用正品预知子不是合子草Actinostemma tenerum Griff.。
?ノ颐谴右韵碌谋静菁窃刂校?可以证实预知子一药在宋代以后便已失传。明代陈嘉谟《本草蒙荃》曰:“预知子,世无此物”。其后,李时珍在《本草纲目》对预知子的形态特征已无描述,所附方中也未见宋代以后的方剂。清代吴仪洛在《本草从新》中亦谓预知子“只是空存,近日世间已无此物”。明清时期,由于正品预知子失传,所以出现了合子草混充预知子入药的情况。清代赵学敏在《本草纲目拾遗》中将合子草作为天球草的别名收录,并认为“此草似预知子”。赵学敏记述其形态特征曰:“苗高三四尺,叶如波斯花,有小绒,五月结实为球,球内生黑子两片,生时青,老则黑,每片浑如龟背”。这显然是葫芦科植物合子草Actinostemma tenerum Griff.,而与《本草图经》所载预知子“七月八月有实作房,初生青,至熟深红色,每房有子五七枚”的特征根本不同。以上所述,进一步证实预知子不是合子草Actinostemma tenerum Griff.。
?? 五、考证预知子、王瓜及燕覆子涉及的原植物形态与鉴定??
1.木通Akebia quinata (Thunb.) Decne.落叶或半常绿木质藤本,长可达数米。嫩枝略带紫色,光滑无毛。叶簇生于短枝上,为具5小叶的掌状复叶;小叶片倒卵形或椭圆形,长2~4cm,宽1~2cm,顶端具1细短尖,基部宽楔形或圆形,全缘,无毛。花单性,雌雄同株;总状花序腋生,长约10cm;雄花紫红色,密生于花序上部,花被3,雄蕊6,花丝扁;雌花暗紫色,1~2朵生于花序下部,花被3,退化雄蕊6,雌蕊6,子房1室。浆果椭圆形,长约6cm,成熟时紫色,纵裂,露出白瓤和黑色种子。种子多数,卵状三角形,稍扁。 花期4~5月,果期8~10月。分布于陕西、河南、湖北、湖南、广东、江苏、安徽、江西、山东、四川等省区。
??2.三叶木通Akebia trifoliata (Thunb.) Koidz.?ビ肽就ㄖ饕?区别特征:三出复叶;小叶片近革质,长4~7cm,边缘具波状齿或浅裂。分布于长江流域各省及甘肃、河北。
3.白木通Akebia trifoliata (Thunb.) Koidz. var. australis (Diels) Rehd.与三叶木通主要区别特征:三出复叶;小叶片革质,边缘通常全缘。分布于长江流域各省及陕西、山西。
??4.王瓜Trichosanthes cucumeroides (Ser.) Maxim.与木通主要区别特征:多年生攀援藤本。块根膨大呈纺锤形,并有分枝,味苦。茎多分枝,有卷须。叶互生;叶片掌状分裂,常有3裂,轮廓略呈三角形;花雌雄异株,雄花花序总状,雄花苞片及花萼裂片均为线形,长不及6mm,全缘,反折;花冠白色。果实卵圆形、卵状椭圆形或球形,长6~7cm;种子横长圆形,长7~12mm,7~14mm,3室,中央室呈凸起的环带,两侧室大,近圆形。分布于华东、华中、华南和西南地区。
??5.赤??Thladiantha dubia Bge.与王瓜主要区别特征:全株被?白色的长柔毛状硬毛。茎稍粗壮,卷须不分叉。叶片宽卵状心形,长5~8cm。花雌雄异株,雄花单生或聚生于短枝上呈假总状花序;花冠黄色,子房长圆形,密被淡黄色的长柔毛。果实卵状长圆形,具10条明显的纵纹。分布于黑龙江、吉林、辽宁、河北、山西、山东、陕西、甘肃和宁夏。
??6.南赤??Thladiantha nudiflora Hemsl. ex Forbes et Hemsl.与赤??主要区别特征:卷须分2叉。雄花花序总状;子房狭长圆形,上部渐狭,基部钝圆,密被淡黄色的长柔毛状硬毛。种子宽卵形或卵形,表面有明显的网纹。分布于我国秦岭及长江中下游以南各省区。
??7.合子草Actinostemma tenerum Griff.与王瓜主要区别特征:茎纤细柔弱,疏被长柔毛;后变无毛。卷须细,分2叉。叶片长三角形,基部戟状心形,不分裂或3~5裂或仅在基部分裂,无腺体;花雌雄同株或稀两性;花冠裂片披针形,长3~7mm,全缘,雄蕊5。果实绿色,卵形、阔卵形或长圆状椭圆形,长16~25mm,成熟后由近中部盖裂,具2~4枚种子,种子无翅。分布于辽宁、河北、河南、山东、江苏、浙江、安徽、湖南、四川、西藏、云南、广西、江西、福建、台湾。
以上7种原植物分类鉴定检索表
1.木质藤本,无卷须;叶为三出复叶或具5小叶复叶;花冠紫色或紫红色;雄蕊6。
??2.叶为具5小叶复叶,小叶片长2~4cm……………………………………………………木通
??2.叶为3出复叶,小叶片长4~7cm。
?? 3.小叶片近革质,边缘具波状齿或浅裂……………………………………………三叶木通??
3.小叶片革质,边缘通常全缘…………………………………………………………白木通
1.草质藤本,有卷须;叶为单叶。
4.雄蕊3;花冠白色;种子横长圆形,3室,中央室呈凸起的环带,两侧室大,近圆形
……………………………………………………………………………………………王瓜
??4.雄蕊5;种子无翅。
5.果实绿色,成熟后由近中部盖裂…………………………………………………合子草
5.果实橙黄色或棕红色,成熟后不开裂。
6.卷须不分叉;果实橙黄色或棕红色,具10条明显的纵纹………………………赤??
6.卷须分2叉;果实干后红色或红褐色,具不明显的纵纹………………………南赤??
六、讨论
?ジ?据本草考证,传统药用正品预知子为葫芦科植物王瓜 Trichosanthes cucu-meroides (Ser.) Maxim.的种子,而不是《中国药典》1995年版记载的木通科植物果实,也不是《本草学》考证的合子草种子,今后制订药材标准,应对预知子进行系统的药学研究,确定其正确品种来源。
?ツ就ǖ墓?实,最早药名为燕子,现今药名为八月札或八月炸。其品种来源、形态特征、性味功效等均与传统药用正品预知子不同。建议今后新版药典将木通的果实定名为八月札或八月炸,并对其进行系统的药学研究,纠正其“苦,寒”,“活血止痛”,“杀虫”,用于“脘胁胀痛,经闭痛经”,“蛇虫咬伤”等性味功效中沿误记载的内容。?ァ侗静菥?集注》、《新修本 草》、《本草图经》和《本草纲目》记载的王瓜一药,经考证为赤??Thladiantha dubia Bge.和南赤?? T. nudiflora Hemsl. ex Forbes et Hemsl.。我们有必要对这两种植物药进行系统的药学研究,证实其是否有古代本草所载王瓜一药的功效。论文参考网 参考文献
[1]明?李时珍.本草纲目.第二册.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79:1254、1273、 1316.
[2]中医辞典编委会.简明中医辞典.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79:784.
[3]卫生部药典委员会.中国药典.1995年版.一部.广州:广东科技出版社等.1995:264.
[4]黄胜白、陈重明.本草学.南京:南京工学院出版社.1988:153.
[5]宋?唐慎微.重修政和经史证类备用本草.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82:192、200、
219、280.
[6]辞海编委会等.辞海.地理分册?历史地理.上海辞书出版社.1982:297.
[7]中国植物志编委会.中国植物志.73卷.1分册.北京:科学出版社.1986:146、154、254.
[8]江苏新医学院.中药大辞典.上册.上海人民出版社.1977:20、309、310、1089.
[9]全国中草药汇编编写组.全国中草药汇编.上册.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75:168.
下册.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78:310.
[10]清?赵学敏.本草纲目拾遗.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83:241.

本文来源:http://www.tuzhexing.com/kaoshi/1041861/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