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图者知识网!

10年高考(共10篇)

分数线 时间:2023-06-07

【www.tuzhexing.com--分数线】

篇一:10年高考

分析:10年高考作文变化趋势

10年来的高考作文,是一份很有价值的研究材料,其中有明显的发展变化,也有一以贯之、相对稳定的东西。

10年来,除了1994年、1999年和今年,其余7年的作文都是考两个题,通常为“一小一大”:“小”是考某项具体表达能力的“小作文”,“大”是考综合水平的“大作文”。下面重点谈谈10年来的“大作文”题目。“大作文是考查重点,从“大作文”入手即不难看出发展变化的主要趋势。

1.对“大作文”、对综合能力的日益重视。“大作文”篇幅较长,适于考生比较全面地展现综合能力。10年中,除1992年外,其余9年都体现了对“大作文”的重视。特别是去年和今年,取消“一小一大”模式,只考“一大”,这就意味着它的分值比重提高了十个百分点。这个由考两题到只考一题的变化,减轻了考生负担,使学生思考的问题相对集中,构思和表达的时间比较充分,创造性的发挥得到一定的保证。

2.降低审题难度,减少对考生的限制。1998年以来连续3年,都不再是给“材料”作文,而是给“指导语”的作文,这是十分有益的探索。给’材料”的作文方式,使用了十多年,相对于简单的命题作文(10年来仅1994年的《尝试》属于这种方式),它减少了猜题押题的可能性,有利于防止“宿构”。但连续多年的给材料作文也反映出不少弊端,因为这类作文以对材料的准确理解为前提,审题难度往往较大。比如1995年寓言诗的理解,1996年两幅漫画含义和标题中那个“更”字的理解,都造成不少考生的困难。而“指导语”,则是对一个相当宽泛的写作范围的直白说明,没有什么难度。从1998年采用这种方式以来,审题失误的考生大为减少。此外,文体的限制也逐渐松动。1997年以前对文体要求较严,1998年则“文体不限”,只要不是诗歌、戏剧、小说即可,1999年更进了一步,只要不是诗歌即可。到今年,连不写诗歌的限制也取消了。文体限制的减少,有利于考生发挥自己的优势,有利于个性差异的发展,这对恪守文体知识的作文教学套路是一个有力冲击。从这里,我们不难看出,十年来,随着时代的不断进步,高考作文命题也在进步,给予考生的自由空间越来越大。

还有一个仅从题目中不容易看到的变化,那就是评分方法的变化。今年作文不同于往年的另一特点,是开始按“基础等级”和“发展等级”双重标准阅卷评分。在保证基础要求的前提下,兼用“发展等级”评分,这对于学生充分展示才华,发挥创造性,是巨大的鼓励。

10年来的高考作文,变化中也有不变。

坚持正确的思想导向,这是不变的。从前面所列的作文题目中不难看出,命题者总是力图联系实际,对考生的思想修养提出某种要求。也就是说,考生要能够把作文写好,平时必须加强思想修养,树立健全人格,培养高尚情操,关心社会发展,善于分辨复杂事物,对各种新鲜事物保持浓厚兴趣。比如1999年的考题,倡导有科学依据的联想和想象,倡导对最新科技发展和对未来的关注;又如今年的考题,引导学生多角度观察生活,辩证地认识现实,创造性地解决问题。

作文的考查,在全部语文试卷中的比重将相对稳定,这大约也将是不变的。去年和今年,“大作文”的赋分值增加到占40%,这对高中语文教学的导向是积极的。在一个较长时期内,这种局面大约不会改变。如果比重降低,会对学生综合性表达能力的培养产生消极影响。但如果比重过大,也不恰当。我们不能不看到,封建科举时代一篇文章定终身的余毒,在我国影响相当深远。忽视信息时代准确获取新鲜信息的需要,把语文教学仅仅理解为教会学生写一篇花团锦簇的文章,这种对语文教学任务的片面理解,是不利于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而且,在较短时期内,恐怕还很难找到控制作文评分误差的有效办法。鉴于这些因素的存在,“大作文”的赋分值稳定在40%左右,是会保持一段时间的。

10年来高考作文中值得研究的东西还很多。但以上这些,对高中作文教学的改革特别有意义。因为坚持正确的思想导向,减轻学生过重的负担,减少过多的限制,更加有效地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发展,为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提供广阔天地,这些也正是高中作文教学亟待解决的问题。

篇二:10年高考

10年高考全国卷Ⅰ数学填空题求详解
16)已知F是椭圆C的一个焦点,B是短轴的一个端点,线段BF的延长线交C于点D,且 向量BF=2向量FD,则C的离心率为
有个答案是这样的:
e=√3/3
令B(0,b),F(c,0)
由此可知直线BF:x/c+y/b=1
椭圆方程:x^2/a^2+y^2/b^2=1
把y/b=1-x/c带入椭圆方程可得x=a^2/2c,
因为c:x=2:3
所以3c=2x,可得e
我想请问,c:a=2:3是怎样来的
还有那个向量条件到底要如何运用

∵向量BF=(c,-b),向量FD=(x-c,y)且向量BF=2向量FD
∴2(x-c)=c , 2y=-b
解得,2x=3c即c:x=2:3

篇三:10年高考

10年高考 数学全国卷填空题求详解
(9)已知 F1、F2 为双曲线C:X^2-Y^2=1的左、右焦点,点P在C 上,∠ F1PF2= 60°,则P 到 X轴的距离为
(A) √ 3/2 (B) √ 6/2 (C) √ 3 (D) √ 6

选B 先可以假设P在右支,然后做图,利用余弦定理(因为已知2a和2c)得到PF1PF2=4;此时设P(x,y)再根据向量:向量PF1PF2=两模相乘再乘cos60.其中向量相乘用坐标,解得y=√ 6/2

【10年高考】

篇四:10年高考

(2010年高考课标全国卷)如图8-2-28所示,在0≤x≤a、0≤y≤ 范围内垂直于xOy平面向外的匀强磁场,磁感应强度大小为B.坐标原点O处有一个粒子源,在某时刻发射大量质量为m、电荷量为q的带正电粒子,它们的速度大小相同,速度方向均在xOy平面内,与y轴正方向的夹角分布在0~90°范围内.已知粒子在磁场中做圆周运动的半径介于a/2到a之间,从发射粒子到粒子全部离开磁场经历的时间恰好为粒子在磁场中做圆周运动周期的四分之一.求最后离开磁场的粒子从粒子源射出时的

图8-2-28
(1)速度的大小;
(2)速度方向与y轴正方向夹角的正弦.

【10年高考】

(1)(2- )  (2)

(1)设粒子的发射速度为v,粒子做圆周运动的轨道半径为R,由牛顿第二定律和洛伦兹力公式,得qvB=m
由①式得R=
当a/2<R<a时,在磁场中运动时间最长的粒子,其轨迹是圆心为C的圆弧,圆弧与磁场的上边界相切,如图所示.

设该粒子在磁场运动的时间为t,依题意t=T/4,
得∠OCA=
设最后离开磁场的粒子的发射方向与y轴正方向的夹角为α,由几何关系可得Rsinα=R-
Rsinα=a-Rcosα⑤
又sin 2 α+cos 2 α=1⑥
由④⑤⑥式得R=(2- )a⑦
由②⑦得v=(2- ) .
(2)由④⑦式得sin α= .
答案:(1)(2- )  (2)

篇五:10年高考

2010年高考全国卷(一)文科数学第十九题概率题,
向一家杂志投递稿件,有两次初审和一次复审.两次初审都通过的可以录用;只通过一次初审的,可进入复审;初审不通过的不录用.通过一次复审可录用.已知,每次初审通过的概率都为0.5,每次复审通过的概率为0.3,每位审稿员独立审稿.(一 问):投递一篇稿件通过录用的概率为多少?(二 问):投递四篇稿件,至少有两篇通过录用的概率为多少?大概意思就是如此

向一家杂志投递稿件,有两次初审和一次复审.两次初审都通过的可以录用;只通过一次初审的,可进入复审;初审不通过的不录用.通过一次复审可录用.已知,每次初审通过的概率都为0.5,每次复审通过的概率为0.3,每位审稿员独立审稿
(一 问):投递一篇稿件通过录用的概率为多少?
设A表示事件:稿件能通过两位初审专家的评审;
B表示事件:稿件恰能通过一位初审专家的评审;
C表示事件:稿件能通过复审专家的评审;
D表示事件:稿件被录用
则D=A+B*C
P(A)=0.5*0.5=0.25,P(B)=2*0.5*0.5=0.5,P(C)=0.3
P(D)=P(A+B*C)
=P(A)+P(B)*P(C)
=0.25+0.5*0.3=0.40
(二 问):投递四篇稿件,至少有两篇通过录用的概率为多少?
设A0表示事件: 4篇稿件中没有1篇被录用:
A1表示事件: 4篇稿件中恰有1篇被录用:
A2表示事件: 4篇稿件中至少有2篇被录用
P(A0)=(1-0.4)^4=0.1296
P(A1)=4*0.4*(1-0.4)^3=0.3456
P(A0+A1)=P(A)+P(A1)
=0.1296+.3456=0.4752
P(A2)=1-P(A0+A1)=1-0.4752=0.5248.

篇六:10年高考

高考语文试题,连贯题(10全国卷)选D怎样理解.
(10年全国卷Ⅰ)
4、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近几十年来,,,,,,.随着中国国力的增强,关于中国的国际地位、作用和责任的讨论方兴未艾.
①也高于同时期世界的平均水平
②中国日益成为世界关注的焦点
③现代化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④中国的综合实力大幅度提高
⑤尽管对增长的原因有不同的看法,然而谁也无法否认增长的事实
⑥中国经济的增长速度远远高于发达国家
A、②④③⑥①⑤ B、②⑤⑥③④①
C、⑥⑤④②③① D、⑥①②④⑤③
高考资源网提供的答案,我做出也是A,是不是选A,我再查证一下.

答案都错了,何谈理解?
答案是A.这类试题解的时候其实是有规律的,首先要知道它好象是语句,实际是一个文段阅读,也许就是高考的阅读化体现吧.它应该遵循着文段的规律,注意段落内部的要求.分析第一句和第六句,就会发现第一句的前面有个“也”,而且与第六句说的是同一个话题,因此两句不能分开,顺序是6、1,排除了B、C选项.
从题干的“随着中国国力的增强,关于中国的国际地位、作用和责任的讨论方兴未艾.”可以知道第二句是该文段的中心句.D中,将4放在6和1的后面,明显不顺.

篇七:10年高考

江苏省历年高考人数?2010年大约会是多少呢?【10年高考】

2010年 52.7万 2009年 54.6万 2008年 50.8万 2007年 52.6万 2006年 50万 2005年 47万 2004年 40.5万 2003年 34.5万 2002年 20万 2001年 29万

篇八:10年高考

10年重庆高考地理
已知甲地120°w.
当喀什39°24′N,13°54′E)区时为6月10日8点时,甲地的景象为,夕阳西下
解题思路是:喀什为东五区,6月10日,8点时,甲地西八区为6月9日19点,6月份,是北半球夏季,应在18点左右日落,而该地的纬度为37°N,则昼长为14时30分左右,所以应是19点左右日落.故是夕阳西下
为什么该地的纬度为37°N,则昼长为14时30分左右【10年高考】

6月份应该与6月22日的太阳升落差不多,也就是说这时的北半球的昼夜长短与夏至日差不多.你就姑且当作6月22日来理解吧.你可以仔细看教材上的关于昼夜长短的“二至二分”图,图上在北纬20度,40度,60度等标有昼夜长短的时间,在6月北纬37度的昼长应比40度要短一些,你就可以估计下此地的昼长大约是多少了.图上标的整数纬度的地方在夏至日的昼夜长短一定要记住哟!考试经常用到!冬至的南北同纬度的与夏至相反,只需记住夏至日的图就行了.

篇九:10年高考

2010年高考安徽数学理科卷20题:设数列a1,a2,…,an,…中的每一项都不为0.证明:{an}为等差数列的充分必要条件是:对任何n∈N,都有1/a1a2+1/a2a3+…+1/anan+1=n/a1an+1.

分解因式:原式=(1/a1-1/a2)/(a2-a1)+(1/a2-1/a3)/(a3-a2)...=n/a1an+1
充分:a2-a1=a3-a2=...=d,所以原式=1/d乘以(1/a1-1/a2+1/a2-1/a3...-1/an+1)=1/d乘以(1/a1-1/an+1)=n/a1an+1
必要n/a1an+1=1/a1an+1共n个

篇十:10年高考

(2010年高考天津卷)如图所示,用四种不同颜色给图中的A,B,C,D,E,F六个点涂色,要求每个点涂一种颜色,且图中每条线段的两个端点涂不同颜色.则不同的涂色方法共有(  )
A.288种
B.264种
C.240种
D.168种
解析:选B.先涂A、D、E三个点,共有4×3×2=24种涂法,然后再按B、C、F的顺序涂色,分为两类:一类是B与E或D同色,共有2×(2×1+1×2)=8种涂法;另一类是B与E或D不同色,共有1×(1×1+1×2)=3种涂法.所以涂色方法共有24×(8+3)=264种.故选B.我想问 共有2×(2×1+1×2)=8种涂法和共有1×(1×1+1×2)=3种涂法怎么来的?没悬赏分了.

8中涂法:首先若B与E同色,则F分类
第一类,F与D同色,则C有2种涂法(除去B和D两种颜色) 2种
第二类,F与D不同色,则F有2种涂法(除去B和D两种颜色),
C有一种涂法(除去B、D、F) 2种
B与D同色分类方法相同,
所以一共有8种
3种涂法:B、D、E三个不同色,又因为B、A在一条线上,A与D、E也不同色,所以B与A、D、E也不同色,所以B只有一种涂法;按照F分类,
第一类,F与D不同色,F只有一种填法,与A同色,那么C也只有一种,与E同色. 1种
第二类,F与D同色,那么C有2种填法(与D、B)不同色. 2种
所以一共有3种

本文来源:http://www.tuzhexing.com/zhongkao/1282372/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