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图者知识网!

神经外科重症监护论文,重症监护病房护理管理

医学类 时间:2020-06-16

【www.tuzhexing.com--医学类】

自美国麻醉科医生Peter Safar于1958年建立了第一个具有现代规模的专业性监护单元,并正式命名为重症监护病房(intensive care unit,ICU)[1]以来,各发达国家ICU迅速发展;我国于1982年在协和医院建立了第一个ICU[2],此后,许多大、中型医院也都相继建立了各类ICU。随着医疗技术的进步,外科大手术不断革新,术后立即实行精心而系统的监护尤其必要,建立外科重症监护病房(surgery intensive care unit,SICU),有助于及时、准确地发现和掌握围术期病情变化,予以相应的救治和护理措施,使患者安全度过危险期,最大限度地挽救患者的生命。目前国内三级以上大型医院多已建有完善的SICU,但在为数可观的二级医院中SICU尚有待发展。笔者主要探讨中型综合性医院SICU的发展及管理体会。
1 SICU管理模式

1.1 SICU对医务人员素质的要求 除掌握外科系统各专科疾病外,还必须具备扎实的ICU基本理论知识;必须掌握常规急救技术如气管插管、深静脉置管等,最好能使用纤维支气管镜;掌握各种抢救治疗仪器的使用,如呼吸机、监护仪、除颤仪等;掌握危重症医学的核心技术,如呼吸支持技术、循环支持技术、心肺脑复苏技术、血液净化技术和营养支持技术等[3];仔细观察患者,高度警觉各种意外,且具备良好的组织协调能力等。

1.2 国内外综合性ICU患者的医疗管理 一般有开放式、半开放式、封闭式3种模式[4]:(1)开放式:患者的加强医疗由专科医师或科室负责,ICU以护理人员为主体,她们根据专科医师的要求进行工作,ICU兼职医师只负责对患者监测;(2)封闭式:患者的医疗活动完全由ICU医师负责,专科问题由ICU医师邀请会诊,进行协调解决;(3)半开放式:患者的医疗措施由ICU和专科医师共同管理,其中专科医师负责专科情况;各种模式均各有利弊。

1.3 我院SICU管理 我院SICU则由麻醉医师管理,采用半开放式医疗管理模式,本文根据笔者的临床实践,探讨中型综合性医院SICU管理,以便为今后改进其管理提供参考。我院是拥有517张床位的二级甲等综合性医院,手术科室主要有普通外科、普胸外科、骨科、泌尿外科、妇科、耳鼻喉科等,SICU为单设、行政独立建制科室,设置床位6张,收治全院手术科室重危患者。采用准成本核算及行政管理模式,医院聘任一名业务技术过硬的麻醉医师兼任SICU负责人,主持日常工作,麻醉科全体医师参与SICU值班及查房,全面监测分析并维护仪器设备正常运作,保障患者急救复苏,侧重维护患者循环、呼吸等重要脏器功能和内稳态平衡,实施有创性监测、静脉营养和重症支持指导护理,患者发生重大病情变化,通知专科医师到场共同参与抢救。具备较强专科处置能力的专科医师随患者转入而进入SICU工作,具体负责患者专科疾病及手术并发症的诊治,专科医师随患者好转撤离SICU回到普通病房继续治疗,上海市徐汇区中心一医院SICU新成立一年来按该模式运作,有效地提高了外科系统重危患者救治成功率,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2 经验总结

2.1 该管理模式的优势

2.1.1 可以充分发挥麻醉科医师专业特长 中型综合性医院SICU收治对象多为普通外科、普胸外科、骨科、泌尿外科、耳鼻喉科等手术科室行大手术或术前有内科合并症的患者以及围术期发生并发症需行循环呼吸等重要脏器支持的重危患者,这一收治范围加之麻醉医师专业的特殊性和独特的技术能力决定了麻醉医师管理SICU具有很多长处。

由于麻醉医师接受的专业技能培养和长期积累的监测、复苏、药理知识,并经常接触外科系统各种重危疑难患者的麻醉与围术期生命体征监测使之具备处理呼吸、循环功能不全及水电解质紊乱等重危患者的专业特长;同时,一个有着丰富临床经验的麻醉医师能熟练使用呼吸机、监测仪、除颤仪、微泵等仪器设备,并了解各监测参数所传达的信息。另外,大量的调查资料表明:除麻醉专业医师外,真正能熟练掌握并能实施气管插管复苏技术的医务人员是凤毛麟角,在中小型医院更是流于形式,短期内普及或刻意要求其他专业医师达到上述条件既有难度,更不现实。再者,由麻醉医师负责患者围术期处理,对其病情变化的判断比较准确,在治疗观点上比较统一,围术期治疗衔接紧密,保证了治疗的连续性,避免造成围术期治疗中断或急剧波动;还有SICU可兼顾术后恢复室的功能,使一些高龄手术麻醉患者得以安全恢复,避免麻醉严重并发症,如恢复不顺利可在SICU进一步加强治疗。

2.1.2 可以促进麻醉学科发展 重症监护是现代麻醉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在我国医科大学教案中重症监测治疗学也作为麻醉教学的一部分,有学者建 建议凡以临床麻醉、加强治疗病房(ICU)等为主要工作内容的麻醉科应考虑易名为麻醉及危重医学科[5],一方面有利于使其成为真正意义上的临床科室。麻醉医师管理SICU后,将一改其长期以来以临床麻?工作为主的局面,对其知识结构、临床技能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促使其不断学习及实践,努力提高认识来解决面临的种种困难从而带动学科发展;另一方面,麻醉医师在SICU中掌握的知识对临床麻醉工作也大有裨益。

2.1.3 可提高医院的整体治疗水平 不仅可节省人力,而且可使外科系统重危患者得到及时的救治,从而提高医院的整体水平。随着加强监测治疗概念的普及,ICU已成为衡量一所综合性医院医疗水平的标志之一。作为一个急救、复苏、监测、治疗单元,ICU在现代医学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是危重医学的实践基地。由于外科系统重危患者的复杂性,单一学科难以胜任全部工作,这种管理模式体现了麻醉医师的主导作用,又吸引了手术医生的直接参与,加强了各科室对SICU的理解、合作和支持,较大程度地调动了各方的积极因素。

论文参考网
2.2 该管理模式的不利因素

2.2.1 SICU难以协调与其他各科的关系 由于麻醉学是近30年才得以迅猛发展的学科,其社会地位和知识、技能常不被兄弟学科认同,由麻醉医师管理SICU并决定治疗方向,其他科医师一时难以接受,从而导致工作上的不合作或抵触。我们在实践中遇到过类似情况。SICU创建阶段,就希望得到其他科室的充分信任与了解是不可能的,这需要时间,需要SICU医护人员坚持不懈地努力。只有加强SICU人员自身素质建设,努力提高自身业务水平,勇于承担相应职责,取得各科室信任和支持,才能逐步打开局面。这都需要付出艰辛的努力去探索实践,同时需要医院领导的高度重视及大力支持。

2.2.2 麻醉医师难以处理专科问题 由于我国麻醉医师长期以临床麻醉工作为主,缺乏手术室以外的工作经验,而ICU多为危重疑难患者,涉及面广,加之现代医学包罗万象,麻醉医师不可能成为医学全才,难以全面精通各专科疾病具体知识,对专科疑难问题往往束手无策,只能采取支持的措施,可能延误及时的专科性处理;加之历史原因,麻醉医师队伍良莠不齐,由此引发的问题也不少。因此,SICU医护人员应与各专科保持密切联系,以保障专科问题的处理。

3 讨论

3.1 如何保证外科系统重危患者顺利进入SICU救治 在经济核算方法上可实行双计经济核算政策,即SICU不计算实际的收入,收入按患者来源归属各专科,而重复记在SICU的账上,并可将这一虚算收入作为考核SICU的指标之一,同时适当提高SICU医务人员的收入水平。这样一来SICU的患者可能不会减少,甚至还会增加,既维护了原科室的经济利益,又保证了SICU的经济利益,医院的总收益也会随之增加;SICU的功能也得以充分发挥,既有利于重危患者救治,也有利于学科的发展。上海市徐汇区中心医院采取这种政策取得了良好效果。但同时应完善各种制度,如严格入室指征、畅通患者的转出途径等,该权限应由SICU掌握,以避免不合理利用:虽然住入SICU的患者不少,可能也有较好的经济效益,但其中不少患者的病情并不需要或本不应该享受SICU的高质量加强监护服务,且可能使得真正的重危患者得不到有效救治,以致SICU的现代化设施与技术力量不能发挥其应有作用。

3.2 非封闭式SICU医师是否需要专业化 通常当外科系统患者度过重危阶段后即从SICU转回普通病房继续治疗,因此SICU只是重危患者的中转站,是重危患者阶段性护理治疗的重要枢纽,将非封闭式SICU专门设科有待进一步考证,笔者认为这样既不利于学科整体水平的提高,也不利于各专业的发展,亦必将阻碍SICU发展。半开放式SICU专职医师必将失去其原有的专业特长及优势,因而其依赖性亦会日渐增加,分析过细往往导致知识面过窄及鉴别能力过低,对专业理论与技能的提高是严重障碍。目前,国内医学院校大多并无危重病医学专业设置,更没有设立研究生学位;ICU有多专业的特点,在中国至今仍未解决其归属[6],也没有自己的培训、考核和职称晋升制度,造成ICU专业人员无法晋升,必然导致学术队伍极不稳定。ICU人才流失是一个很现实的问题,从事危重病医学的医护人员工作繁忙,责任重大,精神压力大,如果在待遇上没有一定的提高,很难吸引人才专心从事这一专业的工作。在现阶段,对ICU的管理应采用准成本核算及行政管理模式,尽量给予ICU人才相应的待遇。非封闭式SICU应在行政上独立,以便于切实加强管理,业务上是麻醉学科范畴。

3.3 如何进一步提高SICU整体管理水平 具体有以下几点:(1)医院行政支持SICU,甚至在 创建初期行政上直属院部领导,以利于形成良性机制及有效运转。再者,明确麻醉医师在SICU中的地位,予以相应治疗决策权;建立规范可操作的管理制度,予以SICU管理者相应的管理权力。同时配备功能齐全的各种仪器设备。(2)麻醉医师应不断消除差异方能胜任SICU工作,才能发挥其主导作用,故而必须加强对进入SICU的麻醉医师的专科轮转、ICU理论及技能培训,强化其对危重症知识的全面认识,拓展其知识面,尤其是各种危重症的诊治、抗生素以及各种治疗药物的合理应用、营养支持和免疫支持等方面的基础理论和临床知识[7],同时要对进入SICU的各专科医师进行多科协作重要性的教育,减少意见分歧,避免不合作态度,提高他们使用SICU的技巧。(3)护理工作的管理是SICU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SICU要建立一支高水平和专业化的护理队伍,要求有较高的护理专业知识和熟练的临床护理操作技能,同时还应熟练掌握监护技术,熟悉各种ICU医疗设备的使用等。(4)妥善协调好各方面关系,尤其要协调好与各专科医护关系,增进了解,及时发现问题,及时寻求有效的解决对策,消除SICU与其他科室的思想隔阂,以争取各专科的最大支持。医疗行业的高风险性及众多不确定因素决定了良好的医患关系亦相当重要,故不断提高交流技巧与沟通能力也是SICU医师应该重视的一个方面。

总之,SICU是一个很特殊的临床科室,如何使其高效运作有许多问题值得进一步探讨。

【参考文献】
1 萧正伦.重症监护病房的进展与危重症监护医学.新医学,2000,31(5):305.

2 王谊冰.在我国综合医院发展危重病医学和建立ICU不同模式的比较.中日友好医院学报,1996,10(2):169.

3 肖正伦,覃铁和,黎毅敏.危重病监护医学与ICU.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2004,32-33.

4 邱海波,陈德昌,陈俊豪.论危重病医学及其学科建设.中华医院管理杂志,2001,17(2):83.

5 庄心良,曾因明,陈伯銮.现代麻醉学,第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2681.

6 杨劲松.重症监护病房的现状及发展趋向.新医学,1998,29(2):105.

7 占群,冯永文,吴颖川,等.中型综合医院SICU的管理与建设.临床麻醉学杂志,1996,12(5):256.

本文来源:http://www.tuzhexing.com/kaoshi/1023064/

推荐内容